在1920年代後期,美國軍械局讓約翰·加蘭德研發半自動的M1加蘭德步槍時,蘇聯也在積極研發自己的半自動步槍和具有多種射擊模式的武器。到了1930年代,蘇聯的半自動武器終於開始見效;由謝爾蓋·西蒙諾夫(Sergei Simonov)和費多爾·託卡列夫(Fedor Tokarev)交付給蘇軍的步槍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

↑SVT-38半自動步槍和10發彈匣(上),AVS-36步槍多種射擊模式15發彈匣(下)

蘇聯西蒙諾夫AVS-36步槍和美國的半自動武器

1935年中旬,西蒙諾夫設計的武器再次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早期的試驗模型AVS步槍被證明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武器,在測試了27000發子彈之後,沒有發生任何故障,所以可以肯定AVS步槍可以隨即投產。

初期,AVS步槍被稱作是“西蒙諾夫半自動步槍”,到了1936年投產後,該槍被命名爲AVS-36半自動步槍,並且具有多種射擊模式,也可以全自動射擊,發射的是蘇聯的7.62×54mmR彈藥。

↑AVS-36半自動步槍

↑蘇軍的主要戰鬥步槍從左起:莫辛納甘M/91-30、莫辛納甘M/38卡賓型、莫辛納甘M91騎步槍、AVS-36和SVT-38

AVS-36半自動步槍與早期西蒙諾夫的步槍比起來,最大的區別就是槍口制動器不同。AVS-36步槍首次亮相是在1938年的蘇聯“五一勞動節”遊行期間向公衆展示,而第一次參加戰鬥是在18個月後的1939年12月,蘇芬戰爭期間服役於蘇軍。

儘管當時沒有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但是具有多種射擊模式的AVS-36步槍代表的是整個蘇聯軍工行業的一次突破,就連約瑟夫·斯大林都這樣評價AVS-36步槍:一個使用自動步槍的士兵,等於10個使用栓動步槍的敵人。

↑使用AVS-36步槍的蘇軍

而另一邊的美國,約翰·加蘭德從來都沒有計劃讓M1加蘭德步槍具有全自動射擊能力,直到後來的M14步槍誕生後,這種情況纔得到明顯改善。蘇聯的西蒙諾夫AVS-36步槍同樣具有半自動射擊能力,所以經常會有人拿來和M1加蘭德比較。單從射擊模式上來講,西蒙諾夫AVS-36步槍當然比加蘭德更具優勢,但是與同一時期的美國勃朗寧自動步槍(BAR)相比就有些相形見絀。

↑AVS-36半自動步槍

首先,勃朗寧自動步槍發射的是.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藥(7.62×63),綜合性能要比蘇聯的7.62×54mmR彈藥強很多;再者就是,西蒙諾夫AVS-36步槍的維護非常繁瑣,擊針經常會發生故障有時甚至會斷裂在槍機內部。凸緣的7.62×54mmR彈藥也同樣不讓人省心,尤其是裝在15發的AVS-36步槍彈匣內,偶爾會造成供彈中斷等問題。AVS-36步槍的全自動射擊並不可靠,因爲短時間的連續射擊就會導致槍管過熱,而該槍並不具有快速更換槍管的功能。

↑AVS-36步槍

託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

與此同時,蘇聯的半自動步槍設計競賽還沒有結束,1940年4月蘇軍開始採用了費多爾·託卡列夫的SVT-40半自動步槍。在此前,託卡列夫的SVT-38步槍早就已經參加了蘇芬戰爭,而在總結出經驗教訓之後,對託卡列夫對SVT-38進行下一步的改進,從而演變成了SVT-40半自動步槍,並於1940年7月投入使用。

↑託卡列夫的SVT-38步槍
↑SVT-40半自動步槍

↑蘇聯士兵正在使用SVT-40半自動步槍

在二戰期間,半自動武器的造價仍然比較“昂貴”,所以SVT-40步槍一般都是配發給班長以上的職位或者海軍步兵部隊等精銳使用,普通士兵的主要戰鬥武器還是久負盛名的莫辛納甘M1891/30栓動步槍。

1941年6月下旬,蘇德戰爭爆發,有大量的SVT-40半自動步槍被德軍繳獲,並裝備於德軍先遣部隊,這些繳獲來的步槍被德軍命名爲“Selbstladegewehr 259(r)”大概意思是:自動武器。在蘇芬戰爭中,芬蘭同樣也繳獲了一部SVT-40半自動步槍,並且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後期,1960年芬蘭向美國的Interarms武器公司出售了7500支SVT-40步槍。

↑1943年期間,德國黨衛軍士兵正在使用SVT-40步槍

↑一名芬蘭狙擊手正在使用SVT-40

↑蘇芬戰爭中,手持SVT-40步槍的芬蘭士兵

SVT-40半自動步槍的生產成本非常高,所以後來逐漸停產,轉而生產造價低廉的莫辛納甘M1891步槍和PPsh-41衝鋒槍。SVT-40的生產最終停止於1945年1月,總共生產了大約160萬支左右,大約有5000支狙擊版的SVT-40步槍,而且還配備了蘇聯的PU 3.5x光學瞄準鏡。

↑使用PU 3.5x光學瞄準鏡的SVT-40步槍

↑狙擊型SVT-40步槍

除了SVT-40步槍以外,其實託卡列夫還設計了另外一支具有多種射擊模式的自動步槍。1942年5月,託卡列夫AVT-40自動步槍開始試產,並在同年7月向蘇軍交付了第一批試驗型步槍。因爲生產的數量比較少,而且在試驗中的表現也不理想,所以AVT-40自動步槍在1943年夏天就被迫停產。

↑狙擊版VT-40步槍

冷戰中美國對蘇聯武器的恐懼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場戰爭是蘇聯和美國之間的一場對弈。雖然二戰期間美蘇以盟友的名義一起作戰,但是,隨着冷戰的開始和朝鮮半島局勢來看,很顯然,美國小看了蘇聯的小型武器和共產主義國家的戰勝心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從德軍手中繳獲了大量的蘇聯武器,可是他們萬萬沒想到,在朝鮮戰爭時這些武器又被用來對抗美軍的進攻。在諾曼底戰役期間,美國在德軍手中也發現了大量的蘇聯小型武器;歐洲戰場結束時,美國軍械局對蘇聯的託卡列夫TT-33手槍、PPS-43衝鋒槍、莫辛納甘M1891步槍、SVT-40(AVT-40)步槍、SG-43機槍和PTRS-41 14.5毫米半自動反坦克步槍進行大量的研究。

↑朝鮮戰爭中,被美軍繳獲的AVS-36步槍

1950年代,美國駐韓部隊的報道再次引起了人們對蘇聯武器的注意,1951年3月的《科普讀物》雜誌上,有一篇文章是這樣寫的:蘇聯武器究竟有多好?裏面的內容大概就是:蘇聯武器有多可靠?製造成本有多低?實用性有多高等等。而在文章中也多次將M1加蘭德步槍和託卡列夫步槍進行對比,用各方面的性能進行比較之後,總之就是蘇聯武器比美國武器多先進等等。

其實,託卡列夫步槍和M1加蘭德步槍都是採用類似的導氣式原理,大多數人都認爲託卡列夫和M1加蘭德差不多或者會更好。實際上,託卡列夫步槍的設計會更加簡單,而且還具有槍口制動器;彈容量方面都差不多,託卡列夫的彈匣容量是10發,而加蘭德的容量雖然是20發,但是一般都使用8發的彈夾裝填。總體重量的話,M1加蘭德步槍要比蘇聯的託卡列夫步槍輕一點。

1950年底時,託卡列夫武器還沒有出現在朝鮮戰場,這使得美軍有些意外。對於託卡列夫步槍的稀缺性,他們還進行了諸多猜測;有人認爲該槍的生產成本太高,所以蘇聯沒有能力大量生產;還有人說,蘇聯武器的彈藥太多樣化,所以他們採用更加易於生產和使用的武器彈藥。

另外一個非常有趣的猜測是;他們認爲託卡列夫武器已經被升級成輕型機槍,而且還故意隱藏起來;甚至於該輕機槍可能會裝備大容量的彈藥,重量可能更輕,射速也未必會低。所以託卡列夫輕機槍可能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武器。

但是,大約就在同一時間,美國的武器專家羅傑·馬什(Roger Marsh)在他的《武器與裝備2》中寫道:據悉,蘇聯的託卡列夫1940步槍在改進和升級後都不盡人意,在使用中也故障頻發,所以在1942年之後就沒有大量生產過。當然,在報道中也註明了,託卡列夫步槍的故障主要原因是因爲彈藥的問題,而非武器本身。

總結

美國雜誌和媒體對託卡列夫武器的各種猜測,也間接證明了美國對蘇聯的畏懼。但是,無論各路專家從哪裏聽到的傳言,都無法改變託卡列夫武器已經成爲過去式。蘇聯軍隊已經採用了更加先進的SKS半自動步槍和具有革命意義的AK-47步槍,兩者都不算SVT-40步槍的“後代”。

美國還在對託卡列夫步槍進行大量研究時,蘇聯的中間威力彈已經服役於部隊,並且在後來的交戰中AK-47和SKS步槍都打得美軍找不着北。

蘇聯的半自動步槍和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比起來究竟如何呢,我認爲戰績並不能代表一切。蘇聯的步槍被公認是具有革命性的,但是在戰爭中它的使用數量明顯比不過M1加蘭德,況且M1加蘭德步槍還催生出了後來的M14步槍。

↑美國M1加蘭德步槍
↑美國的M14步槍,你細品

但是,蘇聯的西蒙諾夫步槍和託卡列夫步槍之後,就誕生出了SKS和AK-47步槍,兩者雖然沒能直接參與世界大戰,但是在後來的衝突中它們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是在今天AK-47和SKS步槍依然非常常見,而M1加蘭德和M14步槍呢?估計只能在博物館或者收藏家手裏纔會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