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爲啥最近幾大互聯網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

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爲:

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2、網約車大戰,全民免費坐車,現在網約車、出租車不也好好的?

3、資本進入社區團購,整合上中下游,規範經營難道不好?

如果你也這樣想的,那麼資本就很高興了,至少你一顆標準的"韭菜",就是早割還是晚割的區別。

其實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對資本進入的行業都是非常警惕的,表面上資本進入是雙刃劍,實際上很多時候資本是屠龍刀!

屠龍刀是什麼?《倚天屠龍記》小說中寫了:"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顧名思義,手握屠龍刀那是要稱霸的;而與之抗衡的倚天劍,也是另外一霸!這裏的霸,可不僅僅是談之色變的"壟斷"……

一、與和網約車大戰是不同的

網約車的車來源於哪兒?各種車主!

你若反應快,就應該知道網約車大戰,其實是網約車平臺搶奪車源和用戶的大戰;屬於資源整合!因爲網約車興起之前,除了大量的合規出租車之外,還有大量的"非法黑車"。

而網約車就是把大量的"非法黑車"放到了陽光下,平臺成了幫車主們攬活的"掮客",即使競爭對手的出租車也可以通過平臺攬活。這是提高了社會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但是網約車平臺做成了寡頭之後,也在左手大數據割打車人,右手各種平臺規則割司機。

而資本說社區團購是整合上游和中游,面對消費者的是下游直接自己幹,資本和小販直接打擂臺是什麼概念?這就和你們小區總有能輕鬆贏掉普通人的乒乓球業餘高手,直到某天小區搬來了一個叫"劉國樑"的胖子,他到處說自己不會打乒乓球。

"你"就是消費者,被"業餘高手"的小販吊打;而小販們和"不會打球的胖子"這個資本面前根本不是一個量級;那麼"你"這個消費者面對資本時候,你唯一的選擇就是順從。除非有另外一個外號"大魔王"的張怡寧來和"不會打球的胖子"切磋,消費者的"你"可以選擇順從胖子還是大魔王。

一旦寡頭和壟斷都有了,消費者基本上沒有了多大的選擇權。

二、 資本的羊毛

資本的羊毛香不香?說不香的都是被資本揍了的人。其實這次社區團購的羊毛,大家可以使勁的去薅,資本家的羊毛很少遇到,能薅就不要放過。

不過大家發現沒,我們媒體上資本每天燒XXX萬,燒幾億人民幣補貼,但是全中國一均攤,到我們手上只有幾根羊毛。而爲了用掉這幾根羊毛,我們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很嚇人的。

比如當年網約車大戰,各種補貼之下,很多坐公交的人養成了打車習慣;外賣大戰的瘋狂補貼,讓很多人從蒼蠅館子上升到了白領消費水平。現在看看是自己收入增加了麼?不是,是自己被幾根羊毛養膨脹了,楞是把自己的生活行爲改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打車,習慣了白領級外賣,收入就只有三瓜兩棗的你怎麼存得下錢?你的生活成本就是從你薅那幾根羊毛時候開始高起來的。資本進入社區團購同樣的幾根羊毛,會讓我們養成什麼習慣,我們拭目以待!

三、 被降維打擊的菜販子

先說結果,若國家不是在主流渠道把資本進入社區團購定性爲"看上菜販子的三瓜兩棗",菜販子們鐵定被拍成肉沫!

和網約車有"車"作爲保證,外賣有"店"作爲保證不同,菜販子經營的成本不高,大家都可以在凌晨3點半起牀,去當地比較大的蔬菜瓜果批發市場進貨就開始創業。上路成本不高,還都是散裝,資本寡頭巨頭們是不屑於把他們收編的,最簡單的操作方式就是一套殺價的組合拳直接用資本幹掉,比收編的成本低太多。

很多人覺得小販不好,但是回想一下,你在小販攤位上挑挑揀揀,爲了5毛錢講來講去你又能好到哪兒去?都是普通人,都是市井裏面的升斗小民而已。你有你的工作,販菜賣果不過也是小販的生存方式!動不動覺得小販這不對那不好的,大多都是在別處受了委屈,想在小販身上找個平衡罷了。畢竟和小販打交道的都是同一個階層的人。

看到有網友說"小販被巨頭弄失業,可以看看國外機場、酒店那麼多服務生,國內就沒有",拜託,小販都是什麼形象,他們去做這些生計這位網友願意給小費不?

一個菜市場幾十家小販,都是兩口子搭檔;一個城市又有多少;整個國家這種小販又有多少?小販沒飯喫,資本會管麼?明顯資本只會說一句"這就是你死我活的市場競爭,去找國家吧",資本只負責賺錢,包袱都給別人?還真有網友信這種幼兒園小朋友和職業拳手可以打擂臺的鬼話!

"市場競爭"是在一定的公平程度下開展的,按照這些網友的邏輯,中國允許美國公司來中國做生意,而中國公司都還沒去美國市場競爭就被拉了黑名單,就是公平的!咱們仔細看看,這種競爭是不是和資本寡頭的社區團購碾壓菜販子一模一樣呢?

四、 整合上中下游

和其他工業商品不同,蔬菜瓜果雞鴨魚豬肉這些能創新和用上科技的地方無非就是生長培育階段和採摘後的深加工,其它地方用到科技的不多,然而這些生鮮卻是社會每天都需要天量消耗的基本生活物質。

大多數的工業商品在出廠之後商品本身不會產生消耗,商品價值的增幅來自於各個流通環節的加價。然而社區團購上面的這些生鮮產品則相反,從大棚裏、從養殖場出來到達消費者手上過程中,是有大幅度的自身損耗。有興趣的可以去菜市場看看丟掉的菜葉有多重?

看到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人說:"互聯網資本寡頭進入社區團購,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費用",這又是另外一個唬人的由頭罷了。蔬菜一般是下午在蔬菜基地採摘,當天連夜運到大型批發市場,凌晨三四點小販進貨,天亮消費者就可以買到,這種極致效率,資本進來怎麼提升,難道能做到頭天下午採摘第二天早上可以送上門?

資本提升效率,大體上就是建立幾個大型冷藏倉庫,菜採摘後直接進凍庫,然後直接倉庫通過快遞發貨,爲啥網購的蔬菜都是焉的,就是冷庫走了一遭的原因。

資本進入社區團購,提升效率在我們看來就是忽悠人的鬼話。而"網購降低成本"更是忽悠了一堆人,工業品網上網下有價格差,是因爲都屬於低頻消費產品,存在着價格差異。而生鮮屬於高頻交易物,一個天氣變化就能感受到價格的波動;而生鮮上網做社區團購無非就是把三級分銷砍成了倉儲發貨,踢掉一堆低收入沒保障人羣的飯碗來"降低成本",這是科技公司該乾的事兒?

筆者看了多個平臺,特價品和超市特價沒啥區別,還沒法選;而其它看起來價格低的都是200克/300克/400克裝,換算成500克的單價,和線下價格沒啥區別。妥妥的互聯網銷售套路,生鮮的成本大頭是自身損耗,不會因爲你是互聯網巨頭,大白菜就只給你長菜心!

對於所謂的整合上游,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就是把散裝的菜農們、養殖場們"競爭出局",自己拿一堆地……

整合下游,就是通過各種線上補貼打價格戰,把現在瘋狂推"社區團購"的社區店鋪給收編成快遞代收,要麼就是關門大吉,美其名曰"競爭出局"!

最後

資本寡頭在達到"壟斷"之後,是沒有競爭可言的,他們更加喜歡乾的事兒是"割",而不是創新。突然想到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個分析,最近幾年美國波音飛機總是出事,就是波音達到"壟斷"之後,不再大規模做研發,連工廠外包到印度,拿錢去股市回購股票抬升股價,炒股可比賣飛機賺錢多了。

我們不是說巨頭們不能做社區團購,也不是說不能薅互聯網寡頭們的羊毛,而是說這些巨頭們不要太把這個渠道當成企業戰略級來對待,表面上看打着"搶流量入口"的口號,但本質還是幹着和升斗小民搶食的活,也好意思?

明明手持屠龍刀,不去征服星辰大海,只敢在草坪上狂吼"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然後低頭用屠龍刀割草!

全文完

若我們內容有趣,給個關注,點個贊,可以分享給朋友。

#社區團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