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嶺,懂點瓷器的人肯定會想到燒造瓷器用的高嶺土。的確高嶺土產自高嶺村,但此高嶺並非彼高嶺,雖然同在江西,一個在浮樑縣,一個在萬安縣,兩者相差千里但有着同樣的特點,那就是高。而不同者一個產土,一個卻有着一山的銀杏和半山的村宿。

萬安縣的高嶺位於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西元村高嶺組。看這順序就知道這原本是一個連行政村都算不上的自然村,但就這麼一個小村卻是一個世外桃源。

若非朋友給了我定位,單說一個村名,我是死活也不可能找到那裏的。拐進那裏的路口不起眼得讓人懷疑走進了聊齋。就像陶令不知怎的進入那個桃花源一樣,我也是稀裏糊塗的跟着導航便進到了那個:初極狹,才通車,復行十餘里,走到你開始懷疑人生的時候便會豁然開朗,你便能看到那個透着神祕的小村莊了。

說到神祕是因爲你死活也找不出理由:人爲什麼會住到這裏來?

還有一則奇怪的是,這裏竟然有一山的銀杏樹,有銀杏樹雖然沒有什麼奇怪,但奇怪的是整個的萬安縣只有這裏有這麼多的銀杏樹,萬安縣的絕大多數銀杏樹都在這裏。這裏的銀杏年代最久遠的一顆已經有1200多年了,而隨處可見的銀杏也有幾百年的樹齡了。搞得萬安縣攝影家協會的朋友們拍個銀杏都得驅車幾十公里到這裏來,跟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似的。

聽當地人介紹這個村的歷史,才解開了我的謎團。原來這個村裏人都是大有來頭的,這些村裏的人家全都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將郭子儀的後人。也就是那個兒子敢抽皇帝閨女耳刮子,抽完了還沒事兒的郭子儀的後人。在後來的亂世之秋裏,郭家的後人爲躲避戰亂,來到了這個大山深處人跡罕至的隱祕之處,在此定居。他們把從山外帶來的銀杏果子丟在了山上,於是就長出了一山的銀杏樹。

這裏的銀杏樹跟北方的銀杏有季節差異,在北方已經飄雪的季節裏,這裏的銀杏纔剛剛開始由綠變黃,可謂是今年最後的銀杏了。在一片片綠色的毛竹林中,一棵棵金色的銀杏和一棟棟棕色白色的村宿交相掩映,被我用相機定格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畫面。雖然俺是職業攝影師,但來到這樣的場景裏,即便是業餘的手機發燒友也可以隨手拍出亮麗的大片來。

原本是躲避戰亂的桃園祕境,如今這裏變成了人們紛紛前來的賞秋度假景區。

隨着經濟大潮的衝擊,深山裏的人們紛紛選擇走出大山,留在這裏的人變成了貧困的一族。爲了幫助這裏的人們脫貧致富,三峽集團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捐建了百美村宿旗下的高嶺宿集,將村裏的一部分房屋按照原本的模樣重建成了精美舒適的村宿。並將原本只能人畜行走的山路開闢成了可以機動車行駛的道路,儘管道路很窄,有的地方還很陡,但這正契合了這個隱祕的山村人跡罕至的感覺。讓人開車走上這條路,心中就已經有了某種莫名的期待。

村宿交付運營的日子趕上了銀杏葉開始由綠變黃的時候。這是一個金色的時節,預示着這裏將有一個金色的未來。

村宿外部按照鄉村原有的風格建造,內部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基礎上裝修的非常舒適,可調節溫度供暖的地臺,柔軟的大牀,可以坐在上面品茗的窗臺,處處體現着鄉村感覺的輕奢,住在裏面舒適極了。

目前整個的村裏只有一處喫飯的地方,雖然只有一處也解決了人們在這深山溝裏喫飯的難題。也許以後會多一兩家是吧!每到中午他們都忙得不可開交。飯菜是地道的當地風格菜餚,使用當地生長的食材。香辣可口。儘管是隻有這一家飯店,但飯菜的味道沒得說,價格也合理,不宰人的那種。喫飯之餘還可以從那裏購買一些當地的土特產,比如橙子,冬筍,土蜂酒等。他家門口還有傳統工藝的爆米花,跟炮仗一樣響的那種。

從山村小路可以翻山,山後還有幾株幾百年的古銀杏,其中一株還被雷劈過,山上各種植物千奇百怪,竹林中還可以看見挖冬筍的人,我請挖冬筍的山民把現挖的冬筍直接發到了北京家中。

離高嶺村30分鐘車程就可以到贛江邊的佩溪漁村,那裏是集魚、漁、娛一體的休閒場所。

在附近還有一個充滿休閒文化的夏木塘村,裏面充滿了各種創意設計。可供休閒娛樂,感受不同風格的休閒時光。

高嶺村離縣城大約40分鐘的車程,萬安魚頭是萬安縣的著名菜餚,遠近馳名,喫過了鄉村風味,還可以到縣城裏品嚐一下大餐。

怎麼樣?在今年最後一片銀杏飄落之前,你要不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啊?這裏有歷史,有故事,有知識,有探祕,有金色,有輕奢,有土產,有美食,還有一羣淳樸熱情勤勞開朗的當地人。

你來或者不來,山就在那裏。

你走或者不走,路就在那裏。

波若波羅蜜多心經曰: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明,不滅。

走出家門,來看看這流水落花的世界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