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苏联,但对于苏联是怎么来的却不十分清晰。苏联是一个联盟性质的组织,包含了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核心在苏俄。苏俄往上追溯就是俄罗斯帝国。这个帝国是个君主制国家,面积广袤,全盛时期达到2288万平方千米,包括了现在俄罗斯主体、乌克兰、芬兰、波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这是苏联形成的历史基础。

俄罗斯帝国从1721年一直持续到1917年。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倒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当时,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组织。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夺取政权,苏俄形成。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进行,原俄罗斯帝国境内各民族纷纷要求独立,并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新生政权比较脆弱,而复辟力量及资产阶级时不时要反扑。于是,苏俄同周边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这便是日后苏联的雏形。

为进一步密切联系,1922年斯大林主持专门委员会,要求各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当年12月,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率先合抱,形成了最初的苏联。

同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外高加索三国组成外高加索联邦共和国正式加入苏联,并一直持续到1940年,后来这三个国家积极谋求加盟共和国地位单独加入苏联。

1936年之前,加入苏联的还有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等突厥斯坦五国。

二战爆发后,苏联以建立东方战线的名义,与德国瓜分波兰第二共和国、侵略芬兰,并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强行并入。

当时一同并入的还有摩尔多瓦。1940年6月,斯大林同样借口建立东方战线,占领摩尔多瓦,并成立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纳入苏联管理。

至此,苏联的加盟形态基本定型,并逐步走向了强盛,成为地跨欧亚两大洲的联盟国家。苏联全盛时期,共有16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解体后,这16个加盟共和国有15个获得独立,成为主权国家。至于各加盟共和国与苏联的关系,苏联宪法写得比较清晰。一句话就是,除了遵从苏维埃联盟行使的职权外,保留了各自的国家主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