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諦林 審覈/子揚 校正/知秋

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激增以及美國禁令帶來的恐慌情緒影響,導致近段時間以來,“缺貨”、“漲價”等成爲全球半導體領域內的高頻詞。

但晶圓緊張的狀況卻令專業晶圓代工廠十分激動。隨着集成電路產業垂直分工的模式趨於成熟,專業晶圓代工廠成爲各大芯片設計廠離不開的合作方。

因此,在全球晶圓產能緊張的情況下,專業代工廠勢必會因此而賺得盆滿鉢滿。那麼哪些晶圓代工廠擁有大賺一筆的機會?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公佈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預測排行榜顯示,臺積電以高達55.6%的市場佔有率穩居榜首。

該公司在2020年的預測營收達到125億美元。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市佔率,臺積電的兩項指標都遙遙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積電之後,還有一家正在崛起的中國芯片巨頭同樣值得關注,該公司正是在臺積電和三星之後的聯電。

據榜單數據可知,聯電在2020年的營收規模有望達到15.69億美元,市場佔有率達到6.9%。

相比臺積電,聯電在業外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從躍居全球第三的成績來看,聯電的實力卻不容小覷。

公開資料顯示,聯電成立於1980年。別看聯電的知名度不及臺積電,但公司的資歷卻勝過臺積電,因爲聯電是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

筆者瞭解到,在成立之後的多年間,聯電一直領先全球,是世界上第一家導入銅製程產出晶圓、生產12英寸晶圓併產出業界第一個65nm製程芯片的半導體巨頭,被稱爲全球半導體業界的先驅。

而且,1993至1997年間,聯電掌握的美國專利數量相當於臺積電的兩倍。

遺憾的是,後期臺積電憑藉先進製程迅速崛起,建立起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將聯電從幾乎封神的位置上趕了下來。

之後,聯電便一直遊離在第一梯隊的邊緣。而如今之所以能夠趕超常年穩居第三的格芯,實現逆襲,筆者認爲主要得益於內外兩方面因素。

外部因素當屬筆者前文提及的市場大環境,全球晶圓產能緊張,這令聯電等專業晶圓代工廠受益。

內部因素則是,聯電不再盲目追趕先進製程,而是立足當下,專注改善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重點鞏固28nm及以上成熟工藝。

聯電此舉避開了臺積電等頭部代工廠的鋒芒,利用成熟的工藝以及靈活的產能,獲得諸多客戶的青睞,聯電的市佔率也因此有效提升。

但從數據上來看,聯電距離三星和臺積電還有較大差距,想要追上並不容易。

歡迎關注數碼小妖精,一個有趣且有觀點的科技自媒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