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代AirPods是蘋果打造的入門級真無線耳機,其輕巧的設計和優秀的體驗成功打開了這個市場;去年的AirPods Pro主打降噪;今年蘋果爲AirPods家族帶來了第三位成員——全新的頭戴式耳機AirPods Max。

如果不算Beats品牌,這是蘋果第一款頭戴耳機,官方如此介紹:AirPods Max 採用定製聲學設計,結合強大的H1 芯片和先進軟件,利用計算音頻將無線個人聆聽體驗帶上新的高度。

種草理由?一個字 蘋果,就夠了

作爲一款蘋果在4年前就已經立項的產品,AirPods Max的研發相信是在初代AirPods發佈後不久後就開始了,這個蘋果全新的產品形態,有了哪些進化?

可能繞不開蘋果的絕活 空間音頻,其通過動態頭部追蹤,在整個虛擬空間裏佈置聲場,能同時利用 AirPods Max 和iPhone或iPad 中的陀螺儀和加速感應器,追蹤用戶頭部以及設備的移動,比較運動數據,然後重新映射聲場,就算用戶的頭部移動了,聲場依然來自用戶設備。要是配合 5.1、7.1或杜比全景聲內容,劇場般的沉浸式環繞聲體驗,或許真的不是蘋果在吹牛。

左右耳共兩個H1耳機芯片,搭配整機一堆的傳感器和麥克風,讓AirPods Max跟其他任何耳機都不太一樣,正如前魅族魅藍總裁李楠所說,這是蘋果用「計算音頻」對「HiFi」開戰。不拼單元、線材、結構,一樣拿出了卓越的音質、降噪及通透。

誇張一點說,AirPods Max的自適應均衡(根據用戶實際佩戴情況自動調整音效),能讓你每一次佩戴聽到的聲音都是“不同的”,因爲不同的場景環境、不同的佩戴方式、耳墊不同的貼合情況和密合度,都會導致「計算音頻」的結果不一樣。

不過這並不是說耳機有問題,讓你聽到了明顯不同的聲音。相反,正是內向式麥克風精準檢測了用戶收聽的內容,然後通過計算調整聲音頻率,最後真實還原每個音符。說人話就是,耳機戴得不好,聽到的聲音一樣好。

其他交互上的傳統優勢項目,就無須多言了,從設備的快速連接,到音頻共享,或者不同設備的音源互換都是蘋果的拿手好戲。頭戴檢測、Siri指令等等,用過的其他AirPods產品的都能無縫切換,唯一的不同是,無需理會開關機的概念。

拔草理由?也是一個就夠了

AirPods Max被追捧的理由,每個人都不一樣,但被勸退的理由,價格可能要排首位,在索尼1000X系列、Bose QC系列、微軟Headphones都沒過3K的大環境下,蘋果給你一步到位,直接幹上4K有餘,而且發貨能等到過完年。

再者就是重量,再超前的理念 再強悍的計算音頻,都掩蓋不了頭上要頂着一副直奔1斤去的耳機,以往的便攜和無佩戴感消失無蹤。其他的,就是網友沒事找事的了,比如「環保,又不配充電器」、「買這麼貴,連個U1芯片都沒?」還有「換個電池都要599!」

老外是怎麼看這幅耳機的呢,直接看投票

在外媒9tomac網站上,它們發起了一個“你是否訂購了或正在考慮購買AirPods Max?如果沒有,是因爲什麼”的投票選項,目前超過1萬5千人蔘與了投票,結果如下。

截稿之時15736位投票者裏,明確表示不會買的有10739位,將近7成。其中超過總人數一半的人是因爲價格而拒絕,還有少部分是因爲不喜歡頭戴耳機或其他原因。

5個選項裏,投票比例第二高的,就是已經訂購的人羣 有2529位,第三個的是計劃購買的人 也有2468位。這兩部分看好並且打算或已經用實際行動支持AirPods Max的合計4997位,剛好超過總投票人數3成。

極客君有話說

AirPods Max懂的人都懂有多好,但頭戴式設計和售價,註定了這不是一款爲所有人做的產品。如果用過Bose、索尼同系列產品,它會是有力的競爭者,如果你壓根沒買過類似耳機,可能是你真的沒有這方面的需求,現在也沒必要因爲是「蘋果」而買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