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七歲的小男孩,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用拖鞋打奶奶,爸爸下班回到家,打算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就不讓爸爸睡覺。家裏人都拿他沒有辦法。

在《老師請回答》中,七歲的橙橙這樣的行爲,讓爸爸和奶奶都備受煎熬。可是,瞭解到孩子的成長經歷時,才知道,橙橙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爸爸就到外地工作,一直是奶奶在帶着他,爸爸剛回到孩子身邊,他的內心也很難受,不知道用什麼方式跟爸爸相處,總覺得是爸爸不要自己了。

著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的反常叛逆表現的背後是無助!孩子出現所有的問題,都是內心狀態的體會,孩子一直在奶奶身邊長大,得到的全是溺愛和縱容。孩子的行爲沒有規矩,不知道什麼樣的行爲不知道做,纔會產生孩子打家人的情況。

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叛逆的行爲呢?

第一,和善,但是有邊界。

《正面管教》中說:.“和善”並不是取悅孩子、盡力滿足孩子、不再懲戒孩子,這樣會導致孩子過於驕縱。這裏的和善,既要針對孩子,也要針對自己。如果自己有負面情緒,也要說出來,孩子做錯了事情,也要懲罰,培養他的抗挫折能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父母的態度最好能夠保持溫和,同時,不能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孩子就是在不斷犯錯之後得到成長和磨礪,才能變得做事有方法,心胸開闊處理遇到的難題。

第二,看到孩子不正確的行爲,及時引導,並且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

心理學家做過調查,當家長用大吼大罵的方式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信息接收量非常少,他們只是覺得害怕。當家長溫柔地指出孩子的錯誤的時候,他們則可以明白家長的意思,並且會按照爸爸媽媽的建議去改正。

當橙橙回家不想寫作業時,就爬上了櫃子,要求先和爸爸玩,可是玩到了十一點,孩子仍然不想寫作業。而父親覺得,剛回到孩子的身邊,也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只好無奈地看着孩子各種奇怪的行爲。

其實,當家長的想法一致的時候,認真把正確的做法,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正是因爲爸爸愛他,才希望他能先完成作業,用對方法,同時,不能在管孩子的過程當中,家長意見不同,這樣孩子更覺得,你們都拿我沒辦法。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沒有規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連拿拖鞋打長輩,也沒有關係。

教會孩子尊重家人和長輩,看到孩子做出來嚴重的事情時,一定要帶着孩子一起反思,直到孩子明白錯在哪些行爲,以後如何處理。孩子明白了正確對待長輩的方法,纔不會再次出現打人的問題。

第三,根據孩子的成長情況,不斷調整教育的方法。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通過教育孩子,家長也在成長和進步,教育最好的結果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進步!

寂靜法師說:幫助孩子成長,就是家長最好的修行!想要孩子成爲有用的人才,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爲,成爲更好的自己,並且把自己成長的經驗,分享給孩子,提升孩子的人生格局。

比如,當孩子出現同一個問題時,家長髮現說了兩三次以後,孩子還沒有任何變化,那麼,就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引導方式,才能成爲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勇氣和力量。

結束語:

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家長不斷提升格局,不斷開闊眼界的過程,只有家長站在更高的境界,才能培養出來優秀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