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光明網的報道,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普遍處於低迷狀態,但具有治癒能力的“寵物經濟” 卻依然堅挺,甚至“逆流而上”。對於在疫情中被迫居家的人們來說,爲家中添置寵物成爲許多人休閒放鬆和情感寄託的重要途徑,多國寵物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美國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寵物經濟體。據美國寵物產品協會去年發佈的報告稱,美國擁有寵物的家庭數量達到8460萬戶,家庭寵物的滲透率升至68% 。今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國家庭購買和領養寵物的數量並未下滑,反而迎來顯著增長。在美國,各地動物收容所,今年都迎來了領養潮,各地動物領養數量一再刷新紀錄。

今年4月份,金德利犬的領養申請增長900% ,有的申請者需要排隊數月才能獲得領養資格,不僅貓、狗頗受歡迎,就連烏龜和母雞頗受大家喜歡。持續的疫情導致許多人無法外出,寵物的陪伴成爲化解孤獨的有效途徑。據美國寵物產品協會調查,有74%的寵物主人表示寵物能幫助他們舒緩壓力,提升幸福指數。

與美國的情況類似,今年英國寵物市場也迎來熱潮。據報道,英國寵物犬的平均售價今年翻了一倍,達到2100歐元,約合16800元人民幣。 一隻英國鬥牛犬的售價約爲3300歐元,約合26000元人民幣。

我們看美國寵物市場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好的表現,其實完全在於當前對於整個市場而言,寵物經濟已經不僅僅是之前的寵物那麼簡單,我們要分成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一直以來在歐美人的家庭觀念之中,寵物是家庭成員的組成部分,美國人其實一直對寵物有比較高的家庭地位,當然也有中國人開玩笑說,每個寵物都是有家庭地位,甚至很多情況下,家裏的男主人可能家庭地位都比不過一隻貓或狗。在美國人的觀念裏,對寵物一直都是比較重視的,所以寵物市場在美國一直都是處於比較好的發展狀態。對於整個美國來說,由於美國地廣人稀,相對而言每家每戶居住的面積都相對比較大,也就擁有了養寵物的基礎,這也是美國可以大規模飼養寵物的一個基本條件。

其次,我們再來說疫情對於整個市場的影響。對於美國市場來說,美國其實之前一直有一個邏輯就是奶“奶頭樂”邏輯,我們看到在美國,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都願意每年花自己積蓄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去看一場棒球賽或者參加一場演唱會,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及時享樂的消費習慣。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實際上正在打破美國人傳統的消費模式,他們突然發現有很多娛樂場所都不再開放,消費變得無處可行的時候,那種精神上的空虛是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難以想象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了排解精神上的空虛,飼養寵物就成爲了彌補當前整個娛樂消費市場不景氣最好的方式。這也是寵物經濟在美國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我們從長期的角度來說,美國的寵物經濟僅僅是因爲疫情纔會興起的嗎?如果疫情結束了這一現象是否會迅速衰落下去呢?我覺得其實並不會,當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程度,且國家人口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精神世界是空虛的,這個時候靠寵物來填補這一空虛就成爲一種必然趨勢。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美國的寵物文化本身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而這次的疫情實際上是加速了這種模式的演化,讓原來許多沒有寵物的家庭願意去飼養寵物,那麼即使疫情結束了,這個趨勢也不會終止,最多有可能相比於巔峯的峯值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整體趨勢依舊會是一種增長態勢。其實不僅是美國,中國的寵物經濟也有着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寵物市場已經成爲了一個超級大風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