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作品的一種特殊的功效就是將原本很少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故事,逐漸的泛現實化。作品通過架空的方式來構築一個架空了的故事.

因此,很多文藝作品都會具有一種超脫現實之外的的展現。如果你想靠着文藝作品來指導現實生活的話,多半會失望。大多數情況下,文藝作品只能給你精神慰藉,並不具備普遍的現實指導意義。

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文藝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不會用現實中的三觀來作爲自己主要的核心立意點,否則,再好的文藝作品只會趨近於一種記錄作用而無法昇華某種情感。這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文藝作品一定要與現實中的三觀脫離之後,纔會有更加豐富的創作土壤。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作品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超脫於現實中的比較文藝的故事。本片名叫《鋼琴課》,說的是一個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的故事。

當然,上文贅述這麼多,無非是想要大家首先給自己及營造一個良好的觀影環境,這個良好的觀影環境就是不會被現實中的各種各樣的規則所攪擾,否則你再去看這部影片的話,就會覺得三觀不正。

《鋼琴課》說的是一個遠嫁大洋彼岸的女子,她自幼受到家庭音樂氛圍的薰陶,對於鋼琴情有獨鍾的她卻遺憾的失語,然而正是這樣的缺陷,她最終能夠和鋼琴成爲好夥伴。

從蘇格蘭遠嫁新西蘭之後,鋼琴飄洋過海然而卻在沙灘擱淺。新任丈夫並不喜歡這個音樂器具,因此除了給予妻子和她帶來的孩子正常的衣食住行之後,並沒有對於妻子視爲生命的音樂有任何的支持。

然而這樣的情況很快的就被打破了,新西蘭的土著人中有一個青年,他願意用八十畝地來換取這架鋼琴,丈夫聽了這個交換條件之後,馬上答應了。

並且唆使妻子去教他彈鋼琴,這在丈夫看來是一石二鳥的事情,然而妻子在教鋼琴的過程中卻跟這個土著產生了情愫。原因很簡單,土著雖然一開始圖謀不軌,然而卻是真正的喜歡自己彈鋼琴的人,而丈夫卻僅僅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已。

然而這段感情畢竟是悖逆人倫的,丈夫得知了這一情況之後,憤怒之餘砍斷了妻子的手指,然而妻子卻最終矢志不渝,無奈的丈夫只能送他們離開,妻子最終將鋼琴沉入海底此後與土著過上了美滿的生活。

看看,爲什麼上面要說這麼多不要將作品與現實結合,因爲這個故事在現實中就是屬於三觀不正。不僅僅三觀不正,而且妻子會被人所不齒,而丈夫即使是砍斷了妻子的手指也大概率會被原諒,因爲所有的人都會同情這個兢兢業業的男人,而唾棄那個出軌的母親。

然而這只是一部文藝作品,文藝作品的內核往往是超出了現實的,因爲人們纔會在文藝作品中尋找現實中並不被認可的情感或者是心靈慰藉等等。

本片中的母親在現實中就是一個實實在在會被人所唾棄的人物,因爲現存的邏輯體系中,人們是有着嚴格的到的框架的,任何逾越這個框架的行爲都會受到唾棄。

然而脫離了現實之後,我們再來討論這個母親的話,是否會對於女性的社會地位產生思考呢。女性的覺醒不正是從物質追求轉爲精神獨立的過程嗎?

長久以來困擾着女性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中,覺醒和權力自然是熱門話題,然而真正能最終覺醒的人寥寥無幾,更多的人早已經習慣了一種依附狀態,習慣了男權社會下的各種法則。雖然口口聲聲說着要崛起,然而事實上卻依舊是被各種利誘綁架自己。

他們不過是爲了謀求更大的權力,從而避免更多的義務而已。並不是真正的女性崛起,真正的女性崛起是用一種平等的眼光,用一種勇敢的追求來捍衛自己,而並非僅僅是將自己的未來轉嫁在物質堆砌之上。

男權對於女性的壓迫也是如此,當男人覺得自己控制了物質之後,就自然而然地能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奴役,然而這對於追求物質大於一切的女性來說可能是奏效的,而對於那些有着明顯更高精神追求的女性來說這一切卻很可笑。

片中的母親的精神世界遠比自己不能言喻的現實世界複雜得多,然而丈夫卻沒有能給予她更多的探索精神世界的支持。這種支持很快的就在別人的身上獲得了,因此,她纔會對陌生人矢志不渝。

當不惜被砍掉手指也要捍衛自己的鋼琴,然而卻最終將這種物質上的鋼琴深深地沉入海底。這位母親完成了對於物質的徹底拋棄,轉而對於精神更加的矢志不渝。

這個時候,纔是一個女性對於自己的徹底覺醒,纔是一個女性對於未來所有能夠的依靠的徹底葬送,獨立的女性因此產生,而此前的順從也一筆勾銷了。然而文藝作品就是文藝作品,現實中這樣的場景並不會大面積發生,女性覺醒可能是一個可以期待的夢。

……

你好,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