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社區實現足球場地設施全覆蓋,具備條件的城市街道、街區內配建一片標準足球場地設施。”——《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意見》

“我們充分利用綠地、社區邊角地和小區及單位自有用地、灘塗用地、學校的公共場地,因地制宜建設社區足球場。預計今年底,我市各類足球場地數量可超過1500片,平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約1.25片。” 12月29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體育總局於北京聯合召開的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總結會上,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祕書長張衛國做了這樣的介紹。

與會的各試點城市代表均認爲:通過複合利用社區周邊的空閒地、公園綠地、河灘地、路橋附屬用地等空間資源,結合場地實際靈活建設,可以有效解決足球場地“選址難”問題。

據瞭解,2019年4月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體育總局分兩批在武漢、大連、呼和浩特、煙臺、孝感、梅州、深圳、福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9個市(縣)開展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工作,解決居民身邊缺乏足球場地的問題,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9個試點城市充分挖潛、因地制宜建設改造了779片社區足球場,其中11人制標準場地66片,3人制、5人制、7人制等非標準、非規則場地713片,總投資約7.9億元,其中社會投資佔比達39.4%,依託社區足球場地舉辦足球賽等各類健身活動440餘場。

“我市新建的中山區綠山社區足球場地使用的是南山隧道引橋下方空地,此空地以前常年無人管理使用,環境髒亂不堪,現被建設成爲一塊3人制足球場,佔地面積240平方米,爲周邊羣衆提供了新的健身娛樂場所。”遼寧省大連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駱東昇介紹,綠山社區這片新建的足球場地斜插在隧道引橋下方的橋柱之間,最大限度地擴大了足球場地的使用面積。“足球場地四周的圍網及頂部閉合設計,也有效避免了進行足球運動時對周邊交通安全的影響。”

“爲有效破解空間不足問題,我們打破思維侷限,充分利用閒置資源,在污水處理廠上方建設了以足球爲主題的福田海濱生態體育公園。”廣東省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說,以全民健身需求爲導向,在污水處理廠上建設足球體育公園在全國尚屬首例。“新建的足球體育公園佔地7.6萬平方米,擁有2個標準11人足球場、4個8人足球場地、2個5人足球場,體閒廣場若干個,還有足球文化交流廳、配套公共設施以及便民服務設施等。

“我市新建的漁人碼頭沙灘足球場位於煙臺市第二海水浴場,是5人制沙灘籠式足球場,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雲上小區屋頂足球場則是利用屋頂空間進行改造完成的,爲保證安全,足球場周圍均設有圍網。”山東省煙臺市副市長李波表示,入選試點城市後,該市積極行動將選址工作與城市增綠、老舊小區改造等緊密結合,合理利有城市邊角地、綠化帶、公園、沙灘等空間,探索足球場地建設新模式,興建多種形式不同規模的足球場,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在產權單位樓宇屋頂、閒置廠房等地,聯合建設,共同使用。

據瞭解,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體育總局深入總結試點經驗,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意見》《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技術指南》《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示範圖集》,指導各地全面推動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工作。(轉自12月31日《中國體育報》07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