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陶華碧創建的老乾媽麻辣醬名氣揚海內外。在廣東肇慶,有一個名字叫梁碧華的80後,與老乾媽創始人的名字相似,她創建的酸豆角與酸菜也同樣名揚海內外,還拿到了出口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身份證”。在深冬季節,我們來到了這名當地扶貧帶頭人,農民致富領頭雁創建的工廠。

從廣佛肇慶高速公路回龍出口,不到2公里就到了梁碧華所創建的雙龍食品廠。還在路口,就聞到了酸菜、酸豆角特有的味道,讓人使勁地嚥了幾口口水。

工廠是由一箇舊的糧油管理所改建的,有着天然的農耕文化味與鄉村氣息。梁碧華通過自己的設計將舊糧油所改造得古色古香。走進工廠,員工們正在忙碌,經過清洗、消毒、濾水、醃製、檢測、包裝、封口等工序,田間的豆角與青菜就化身爲市民餐桌的小菜與美味佳餚。

知道有客從遠方來,梁碧華用自己醃製的菜餚,加上當地青菜,精心製作了一桌素菜宴款待客人,味道的確棒。梁碧華說,建設素食餐館是2021年的重點,如果說種植蔬菜是農業,加工蔬菜是工業,那麼做餐飲與旅遊休閒購物則是服務業,她要將產品體系從田間一直延伸到遊客的布袋,工廠涵蓋一、二、三產業。

不要小看這一個食品加工廠,這家工廠用一片菜葉、一根豆角挑起了德慶縣回龍鎮與馬圩鎮300多個農戶,尤其是幾十戶貧困戶的經濟增收與家庭脫貧重擔。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讓村民成爲她食品廠的股民是她這名外嫁女最大的心願。

梁碧華出生在德慶縣馬圩鎮誥贈村,嫁到江門後跟丈夫一起從事家族生意,日子過得很滋潤。她逢年過節回孃家探親時,發現鄉親們由於缺少市場理念與致富道路,生活並不富裕,村裏還有十幾個貧困戶。鄉親們不擔心種植不出農產品,擔心的是銷路。青菜瓜果難於保鮮,放在地裏容易老,放在家裏容易壞。

她發現現在外賣很火爆,外賣小菜一直是客人最喜歡的。如何讓家鄉的青菜變爲城市人餐桌上的小菜,爲村民創造一條致富路出來。而且,村裏一直有種植黃瓜與豆角的習慣,產業規模還不算小。俗名“德慶醡”的德慶醃製酸菜的工藝也歷史悠久,而且綠色生態,從不加化學添加劑。

她孃家誥贈村家家戶戶都有醃製德慶醡的傳統,記憶中那一口清爽的“鹹酸味”是她最熟悉的味道,不過,由於過去德慶醡沒形成規模與品牌,沒有商標,質量又參差不齊,加上缺乏有效銷售手段,這種風味獨特的德慶醡沒能爲鄉親們打開致富大門。她就想要把德慶醡做成一個產業,回家鄉辦一個食品廠,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她的想法得到了肇慶市政協機關,以及德慶、回龍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協機關還將她作爲村民脫貧致富帶頭人,將她的食品廠作爲鄉村振興、農村發展的平臺。她租下誥贈村一處廢棄的糧庫,辦起雙華食品廠,專門生產德慶醡。

她爲傳統醃製技藝融入現代工業思維與互聯網思維,設計提升產品質量和產量,上馬了現代加工元素的流水生產線,專業加工醃製酸豆角和酸菜,並建立完善的產品檢測車間,致力打造品牌化的健康、綠色、零添加食品。堅持用傳統老壇手藝又融入科技元素去做零添加的醃製蔬菜,最大限度保留蔬菜原色原味,保證成品風味醇厚、綠色健康。

由於產品品質過硬,梁碧華生產的德慶醡很快打響了名堂。如今,梁碧華的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生意非常紅火;去年年初,她的產品還順利通過了澳大利亞等國家嚴格的食品入關檢測,獲得出口許可,讓德慶醡這個鄉間小菜走上了國際市場餐桌。

食品廠走上正軌,沒有讓梁碧華忘卻自己返鄉創業的初心。建廠後,她成立廠黨支部,她擔任黨支部書記,通過實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食品廠與種植戶簽訂固定價格回收合約、免費提供種子和種植技術支持,帶動300多戶農戶發展蔬菜種植,每畝可增加村民年收入約2萬元。

梁碧華在不斷發展壯大食品廠自身產業鏈的同時,還積極響應黨委和政府號召,以黨員牽頭創辦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集中提供創業指導,爲農戶創業帶富打通市場通道,充分發揮黨員創業帶富示範戶的幫帶作用。由食品廠黨支部5名黨員每人分別聯繫幫扶3戶貧困戶,充分發揮黨員傳幫帶作用,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過去鄉親們種的蔬菜沒有好銷路,往往賣不了好價錢,如今他們與食品廠一起合作發展,再也不怕被菜販壓價,也不用擔心市場風險,從前每斤幾毛錢的蔬菜現在能賣到幾塊錢了。”梁碧華說,以黃瓜爲例,鄉親們辛苦種植出來挑到市場上賣,每斤才5角到8角,賣不掉只能倒掉。她與鄉親們簽好合同,包收購,定出了1元至1.5元的最低收購價,鄉親們根本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一心一意種植好就行。

如今,她的食品廠有種植基地700多畝,年產量達900萬公斤,可加工產出成品約600萬公斤,年產值約2300萬元。她還成立起華萊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計劃在未來3至5年投資三千萬元發展蔬果觀光旅遊種植基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致力帶動更多農戶和貧困戶奔康致富。

村民李金蓮說,在雙龍食品廠的帶動下,第一年,她就與十幾個貧困戶一起,每戶利用自家0.2畝到0.5畝不等的土地種植豆角和芥菜,當年就獲得了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純收入。如今,種植規模越來越大了,致富的信心與底氣也越來越足了。

在產品銷售中,她利用現代移動互聯網與電商直播平臺,組織一班家鄉大學畢業青年,一起做電商,玩直播,既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問題,培育了新一代的科技智能農民,又讓這些年輕人能夠留在家鄉,記住鄉愁,增加對家鄉的情感,發展家鄉經濟,帶動鄉村走向振興,避免鄉村空心化、農民老年化,可謂一舉多得。她基地有6名種植戶到大企業大學堂裏參加職業農民培訓班,進一步打開視野,增強發展致富本領。

“回鄉創業就是一份充滿使命感的事業,這條創業路不易走,我會用心地一步一腳印走好。”梁碧華堅定地說,她將繼續“實實在在爲家鄉,踏踏實實做農業”,進一步擦亮德慶醡品牌,帶領鄉親們一起振興家鄉,共同致富奔康。她最大目標是將雙華食品廠變成一個村民都擁有股份的工廠,把村民致富的路拓得更寬,變成她工廠的股民。

梁碧華計劃將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5000畝,輻射帶動全村甚至鄰近村的農民發展種植蔬菜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300畝—500畝蔬果觀光旅遊種植基地;打造與農家樂相結合的休閒農業,帶動當地更多的農村留守婦女就業,幫助鄉親脫貧致富。

在2018年舉行的全國新農民創業創新論壇上,原廣東副省長,現爲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了肇慶一位“外嫁女”返鄉創業扶貧事蹟,她就是梁碧華。2020年12月,她被公示爲“全國優秀農民工”擬表彰人選。

對於個人所獲得的榮譽,梁碧華從來都是一笑置之。對於她來說,將家鄉農村變成鄉村,農業變成產業,村民的農產品變成旅遊特產手信,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纔是她最大的快樂。鄉親們對她的讚譽比任何榮譽都重要。她的夢想是將家鄉的酸豆角、酸菜變成像貴州老乾媽一樣的食品品牌,這樣更好地造福鄉親,帶富一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