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新聞網 影像西部網 深圳速度連南訊(記者 王雪峯 盧興求 通訊員 房芸滿 唐先林)2020年12月7日,時逢“大雪”節氣,又是中國最大的瑤族自治縣連南大坪鎮牛路水村房氏法冷家族香歌堂30週年活動啓動日。瑤族房氏家族的男女老幼紛紛穿起新衣,喬裝打扮,從四面八方一起向山林下搭建的臨時祠堂匯聚,接受族親法老的教誨,行使遊九州、法事、祭拜之執事議程,演繹一場30年才迎得一次的祭祀先祖活動。

凌晨3點半鐘,記者與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在深圳的兩位瑤族朋友從深圳出發,驅車400公里,直達湘粵交界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參加這次機會難得的香歌堂活動。

廣東瑤族普遍崇拜本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盤王,歷經歲月已經成爲一種傳統的民間信仰,並有舉行禮儀活動的經書。據載有盤王節、還盤王願、耍歌堂、挨擔堂等重大祭祀節日和禮儀,結合歌堂等文娛活動,娛神樂衆,有先生公、師公等主持禮儀活動的專職人員。排瑤各村寨遍設神廟。瑤族的盤王崇拜,是從原始圖騰盤瓠崇拜嬗變而來。在演化過程中,深受漢族道教正一派天師道的影響。據清姚柬之《連陽綏瑤廳志》四《風俗》中記述:“瑤道合爲教,亦有科儀,學優者,則延諸道爲受”。同時,仍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崇拜、有靈崇拜和巫術等信仰,又有民族共同始祖崇拜逐步向各自直系血緣的祖先崇拜過渡的多神崇拜。一個人由出生至成年,生、老、病、死都同這一信仰息息相關。然而,其原生的盤王崇拜爲主體信仰的民族特色仍十分明顯。

據史料記載,約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就傳播到了連南,且已有瑤族居住,元代時已產生了獨特的社會政治組織——瑤老制。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衝”(排即大山寨,衝即小山寨)。這裏的瑤族,有過山瑤和八排之分。排瑤是因爲瑤民習慣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疊,形成山寨被漢人稱“瑤排”。他們主要來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隋唐時期,其先祖遷徙到連南山區結寨定居;過山瑤則因爲其祖先以耕山爲主,“食盡一山過一山”,遷徙無常而得名。過山瑤則在清朝時期分別從湘桂遷徙到此,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瑤族聚集地。

大坪鎮牛水路村是連南排瑤“八排二十四衝”之一,房姓是連南排瑤最大的姓氏。據口語式家譜《房氏年命書》記載,其自南北朝時即有安徽淮南遷出,始祖系“清河堂下.淮南祖師”房法成九郎。法冷是房姓“大房”分支。

法冷先祖乃三十九世房君法週四郎之子房君法向一郎,現散居大坪鎮牛路水村,三江鎮大龍村、內田村、渦水村大竹灣村,共339人。其中參與本次香歌堂撿法名、過九州族人113人。法冷家族上次舉辦香歌堂是在1990年12月,迄今30載。

香歌堂屬耍歌堂中的小歌堂也叫“挨擔堂”、旺歌堂,一般每隔18或20年舉辦一次,以家族爲單位,在農曆十月十六期間舉行,是連南排瑤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香歌堂一般爲期三天,帶有成丁禮(撿法名)性質,主要儀式包括四項:一是“接公人壇”,即先把祖先偶像從盤王廟抬至設在本性或本房祠堂的臨時齋壇,請先生公唸經作法,舉行“把堂”“收金”“收百善”“請公”“開光”“法蝶”“兵牀”等儀式,告慰先祖、祈福未來;二是“過九州”,由先生公親率本房人員圍着代表九個州府的旗杆依次來回輪轉,緬懷祖先流離遷徙、漂洋過海所經歷的艱難歷程;三是焚燒“封紙”竹籠、“開齋疏”,給祖先送財;四是請先生公將舉辦者的“法名”填寫在呈給天神、祖先的《申疏》文告上。

香歌堂是瑤族人民傳統的祭祖還願、感恩祈福、敦親睦鄰的重要活動,具有祭祀祖先、追憶歷史、慶祝豐收、酬謝還願的價值內涵,在現代化歷史進程中依然發揮着調適、整合、教化、交往等功能。

根據活動要求,記者一行三人駕車徑直抵達集結地點,步行來到山林內臨時搭建的祭祀棚活動現場。按照香歌堂四項內容,跟蹤拍攝,依次記錄了本次活動的全過程。

歌堂盛世,我們飽覧了一次瑤族原生態的民俗文化盛宴,參加了一場打道籙(度戒)的盛會。

在活動現場,我們與來此進行研考歌堂活動的連南縣副縣長房春華與政協主席李春益不期而遇,向他們請教了不少有關瑤族的民俗風情和介紹。同時,也從負責連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歌堂頭人小歌王唐買社海寧獲得了瑤族香歌堂的不少信息,讓我們受益匪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