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上世纪一位很传奇、伟大的女性,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青年时期,她追随国父孙中山参加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抗日战争时期,她想方设法为前线筹集物资,利用自己的身份、人脉支援抗日。她始终和中国人民、我党站在一起,为解放事业、妇女儿童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统一祖国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老百姓以及海外华侨的爱戴、景仰,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威望。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先生长期承担着大量国务活动,促进人类进步,一直殚精竭虑地工作。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创办的《中国建设》英文版杂志,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情况,如今已经发行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党的领导人关系亲密。到了晚年,宋庆龄身患多种病症,包括冠心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却始终坚持工作。1981年5月29日,她在北京寓所病逝,6月4日举行葬礼。不过,为什么宋庆龄先生的葬礼会提前五分钟举行?

5月14日,宋庆龄先生的病情恶化,加上她年事已高,身体各项机能已经慢慢退化。或许是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她叮嘱身边的人说丧事一切从简,希望自己能被安葬在老家上海,因为父母等亲人都安葬在万国公墓中。本来,根据她的地位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国家准备以最高规格的国葬来举行葬礼。但是,宋庆龄先生不想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办悼念仪式。由于知道她的身体状况,国家不得不提前做准备。

负责宋庆龄先生葬礼相关事宜的人叫李家炽,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副局长。中央办公厅的副主任冯文彬找到他,向他说明了先生的意愿。接到任务的第二天,他回到上海,把任务以及要求上报给了上海市委。能为一位伟人操办葬礼,是上海的荣幸,大家都在积极地准备着。但是,葬礼该怎么安排呢?此前,地方政府没有举办国葬的先例。虽然宋庆龄先生要求一切从简,该有的东西还是不能少。为此,各单位开了多次会议商讨、协调。最终决定200人出席葬礼,制定了具体的计划,要求各部门不能出一点差错。

宋庆龄先生去世后,先在北京举行了公祭,然后举行了追悼大会,第七天遗体才会运送到上海安葬。原计划6月4日10点开始举行葬礼,却提前到9点55分举行。作出这一决定的人,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女士,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是举行葬礼前出了意外。当天,邓颖超等领导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万国公墓。按照原计划,他们本来是有时间休息的,但邓颖超为了确保葬礼万无一失,提前赶到现场。到达后,她发现很多老人儿童、妇女学生因为炎热的天气而被热得满头大汗,时间久了,他们肯定支撑不住,很可能会中暑。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邓颖超找到李家炽,说明了情况,提出马上开始举行葬礼。事关重大,他不敢也不能单独做决定,便把她的要求汇报给了上级。上级实地勘察后,都同意了邓颖超的提议。所以,宋庆龄先生的葬礼才会提前5分钟举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