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爲着眼點和着力點。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提綱挈領,把教育工作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機結合,展現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成爲我們貫徹落實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重要指引。

  歷經千年的深厚沉澱,民族團結早已像巍峨聳立的喜馬拉雅山一樣,牢牢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間;就像雄渾浩蕩的雅魯藏布江一樣,流淌在西藏百姓的血脈中。如今,沐浴着黨的好政策,西藏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珍視幸福團結。民族團結在西藏無處不在,廣播上聽到的是藏漢雙語廣播,大街上隨處可見藏漢雙語的廣告牌,學校採用藏漢雙語教學。

  即便是在海拔4000米的羌塘草原深處,民族團結在這裏隨處可見,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就座落在怒江河畔。一進入校門,校訓之頁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石碑用藏漢兩種文字刻着:忠誠,忠於黨和祖國,忠於父母和老師,忠於學校和學習,做到誠實守信。

  2019年10月1日,拉薩市北京中學師生在電視機前收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盛況,當威武的閱兵式開始,拉薩市北京中學師生心中激情澎湃、豪情滿懷,於千里之外見證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共同祝願偉大的祖國明天更加繁榮富強。拉薩市北京中學高三6班學生格桑多吉說:“作爲一名少數民族學生雖然身在邊疆,但心繫祖國,我慶幸自己生在偉大的時代,相信今後不管遇到什麼人生困難,想想身後有偉大的祖國,都會勇往直前。”

  西藏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目標新任務,也要有新作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重大部署,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

圖爲愛心拍賣現場 攝影:王天

  2020年9月25日,來自全國的140名志願者抵達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拉薩羊八井鎮中心小學開展物資捐贈、愛心拍賣和一對一幫扶公益活動,許多志願者還自發購買了保暖衣、書籍、玩具、文具等物品,全部捐給羊八井鎮中心小學的學生,譜寫了民族團結的時代讚歌,各族羣衆互幫互助的動人故事在孩子的心裏播下愛的種子,民族團結之花深深紮根於交流交融的土壤中,雪域高原上的各族羣衆用真心和溫暖澆灌着民族團結之花。

  教育要立德樹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爲目標,使民族團結深深紮根在心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更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維護西藏和諧穩定、實現西藏繁榮進步。

  教育要加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羣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增進各民族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支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加強民族團結,基礎在於搞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增進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