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經常聽到一句話:中國人沒有信仰。

這句話最初是從哪裏來的?是我們國人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還是來源於外國人對我們的定義?

如果是我們自省的評價,這句話當是這樣的句式:國人沒有信仰,亦或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而非中國人沒有信仰。

故而這句話的源頭應該是外國人對我們的評價。

那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首先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你的信仰是什麼?

有宗教信仰的人會十分肯定地回答說:我有, 我信XXX教,也可能是天主、基督、佛教、伊斯蘭教等已有的宗教。

但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講,可能會回答自己沒有信仰。

那麼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

相對於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來講,很多人生下來就已經隨着父母入了某個教派,他或許並不明白這個教派真正的思想內涵,因爲別人這樣,所以他也約定欲成地隨了大流。這樣的信仰似乎有教化的成分,這種教化是被動選擇,而非主觀意願,這種信仰我們稱其爲宗教信仰。外國很多國家是將宗教信仰同步於ZZ思想中的 ,宗教信仰同步甚至凌駕於Z權之上,所以看上去,外國大部分人都有信仰,其實他們的信仰侷限於宗教信仰。

而中國人在數千年的歷史中經歷了數次思潮變革,我們從先秦的法家思想到後世尊崇的儒家思想,都是指導中國人民行爲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雖然不是宗教,但卻是另外一種信仰——哲學信仰。

也就是說中國人不但有信仰,而且我們的信仰更加豐富,更加自由。很多人認爲中國人沒有信仰,是因爲他們狹隘化了信仰這個概念,他們認爲只有宗教信仰纔是信仰,而事實上宗教信仰只不過是信仰的一個方面。

什麼是信仰?信仰,是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信仰是心靈的主觀產物,宗教或政黨起了催化劑的作用。沒有宗教和政黨,人同樣可以擁有信仰。

信仰,即是人的信任之所在,價值之所在。

從形態上可分爲四個方面:

原始信仰各種原始崇拜巫術、禁忌遠古神話宗教信仰民族宗教或國家宗教世界宗教哲學信仰。古代哲學信仰、中世紀準哲學信仰、西方近代哲學信仰--理性信仰、現代哲學信仰--非理性信仰政治信仰

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說,從小的方面來說,普通人的信仰用三個字即可概括:真、善、美。不論是宗教信仰亦或是政治信仰其根本都是以真善美爲基準的,否則人們不會趨之若鶩從者如雲。

就像前段時間播出的主旋律劇集《隱祕而偉大》裏所主張的思想一樣:人要忠實於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年輕時的夢想就是一個人內心所遵從的信仰。顧耀東作爲一個警察,他的信仰就是匡扶正義、保護百姓。夏繼成和沈青禾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

夏繼成和沈青禾的信仰是政黨信仰,而顧耀東的信仰則歸類爲哲學信仰。

當下的很多中國人的信仰更多的是政黨信仰和哲學信仰,因爲國家能帶給我們希望,能讓我們感受到真善美,當然這中間一定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正如宗教信仰亦不完美一樣,我們需要做的是去僞存真,而宗教和政黨自身也在不斷地隨着時代的發展而進行着自我完善。

故而宗教信仰和政黨信仰都是信仰的一部分,有利於社會發展並且能帶給我們美好生活體驗的信仰都是值得讚美的。

說到這裏,關於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個問題也就有了確定的答案:我們有信仰,而且非常篤定。否則中華民族不可能至今依然屹立於世界而不滅不休,我們靠得正是一種團結自強的民族信仰。

那些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的人,其實是將宗教信仰類同於信仰,這本身就是一種誤導。

就現在年輕人的粉絲文化而言,很多孩子將偶像當成一種信仰,儘管我們不屑承認這是一種正確的信仰,但對他們而言,確確實實那就是他們的信仰,不能因爲你不喜歡而否定其存在。

宗教信仰也好,政黨信仰也罷,亦或者是哲學信仰都是人自由的選擇,只要對自己的人生有益處,可自行選擇自己認可的形態,大可不必去以自己的信仰去凌駕於他人。更不應當高高在上指手畫腳用宗教信仰去否定政黨信仰和哲學信仰,當然還有人物信仰。

這是一個思想多元化的時代,我們當以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很多東西,包括當下流行的粉圈文化,只要是良性發展的東西我們都應當予以包容。

所以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句話,完全就是一種狹隘的定義,甚至於是一種誤導,其目的在於否定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與思想傳承,因爲我們沒有傳播於世界範圍內的宗教,故而用宗教信仰來否定中國人的信仰,其目的何在值得深思。

你認爲信仰是什麼呢?你對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句話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