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大費/文

英籍華人鋼琴家傅聰,身在英國,因患新冠,近日離世,網友態度,兩極分化,紛爭不斷。略說幾句吧。

【1】

傅聰之死,引發爭議,原因有二。

一是因爲他的身份,著名翻譯家傅雷的兒子,當年,他爲了追求藝術自由,移民海外,間接導致其父母自殺。其父的《傅雷家書》,曾教育一代人,卻未曾教育好自己兒子。

二是因爲新冠疫情,國內已經可控,海外仍然肆虐,當初歡欣投奔海外的華人,一段時期,已成爲國內網友嘲諷對象。

雙重身份,雙重原因,導致傅聰之死,成爲爭議焦點。

【2】

一個人的國籍或家鄉,並非靜態的,可以變成動態。至於靜態與動態的切換,全憑觀察者的心情。

譬如,對某人有好感,或有利益關聯,不免要首先尋找與對方共同之處,原來是中國人,原來是上海人,老鄉啊!

如果對此人並無好感,或者此人和自己並無一毛錢關係,就不會在乎此人的國籍或家鄉,中國?上海?那你爲什麼加入別國國籍,祖國不香嗎?

其實,此人的身份早已確定,但是,不同觀察者,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語境,評價已分了若干種。

【3】

#傅雷之子傅聰感染新冠去世#,網友評論兩極分化 ,有的網友感到悲傷,有的網友卻感到憤怒。

實事求是地說,那是一個我們未曾經歷的特殊時代,如果脫離了時代語境,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總是會陷入思維誤區。

一個人,由於家鄉當初沒有藝術土壤,爲了摯愛的音樂,背井離鄉,如果從山東去到浙江發展,這件事會引發批評嗎?從中國再到國外發展,有什麼本質區別?

有些移民,可能只是因爲時代的侷限性而已,換一個時代,也許並不需要移民,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

比如,傅聰當年,非要通過更改國籍,才能追尋的事情,在新時代,朗朗輕鬆可以完成,朗朗依舊是中國人。

【4】

有些事情,不能簡單地定性,不能一棒子打死一個人。

移民者中,有叛國者,也有愛國者。移民海外之後,還應該觀察,此人是否長期心懷祖國?還是心懷鬼胎,成天說祖國壞話,給祖國添亂?

容觀地說,移民海外,並不能作爲背叛祖國的唯一判定標準。

有些人雖然移民了,心仍然留在國內。

而有些人,雖然一直沒有移民,心卻早已飛到西方人的懷抱。

推薦閱讀:

西方觀察:數百名英國遊客逃離瑞士,造成什麼後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