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新晋宝妈说:“我家宝宝可有力气了,每次将他抱起的时候,孩子有时候会抓我的脸,甚至会来一个小巴掌,要不就是揪头发,可厉害了。”

而且这种情况发生得很频繁,基本不分人,这么小的宝宝就如此“凶”,长大后会不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呢?其实宝宝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个性使然,“抓脸杀”的背后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抱宝宝时总是被打被挠?“抓脸杀”背后的心理暗示,妈妈要读得懂

父母们可能很奇怪,抱起宝宝时,为何总被“小淘气”打或挠,一次次的“抓脸杀”难道是得罪了他不成?其实不然,这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妈妈要能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24名6-8个月的宝宝进行了测试,研究一直到他们1岁为止结束

在实验当中,研究人员拿着同一种玩具去找宝宝玩耍,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孩子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宝宝年龄的变化,他们用手去接触玩具的方式也在随之变化。

宝宝一开始是用“小拳头”去接玩具;慢慢地会张开手掌,用细小的手指去拿玩具;再往后小宝宝就开始用自己小手捏啊捏,然后就开始“砸玩具”。

其实小宝宝无论用什么方式去触摸玩具,都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但在家长眼里,似乎就成了“强力拆玩具”“抓脸杀”了。

这个实验从侧面也说明了,婴儿用手拍妈妈的脸,并不是攻击他人,而是想要感受他人的存在,用手去触摸自己最亲近的人,因为孩子对精细动作无法掌控,所以用力大小他们并不知晓。

而宝宝“抓脸杀”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妈妈身上,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时就与妈妈建立了很深的连接。

当宝宝出生之后,他们就能够通过声音、气味找到自己的母亲,看到妈妈的脸庞后,孩子就忍不住地想要去摸摸你的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依赖感

所以,宝宝“抓脸杀”背后的心理暗示是想摸摸妈妈,想和他人建立一种联系,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希望妈妈能够读懂,理解宝宝的行为。

总的来说,为何抱宝宝时总是被打被挠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手部处于探索世界的状态,但由于精细动作没有形成,所以这种触摸变成了“打、挠”

二是孩子的表达能力欠缺,他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只能用小手去感受这份深度连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他只是单纯地想和妈妈打声招呼。

妈妈理解了“抓脸杀”背后的心理暗示,及时纠正宝宝行为才正确

1)理解孩子,不代表轻视该行为

妈妈作为与孩子联系最紧密的亲人,应该理解孩子的行为,但不能轻视或纵容他们,如果“被打后”,妈妈还笑脸相迎,很容易让孩子错误理解这是正确的行为。

当然也不用呵斥宝宝,而是要用严肃的表情和动作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时间一长,他们大脑中的记忆自然会形成。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为宝宝创建“和谐探索”的空间

如果妈妈多次教育之后,宝宝还没有明显地悔改,那就需要转移婴儿的注意力,尽早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替代“打和挠”的行为,而是创造一些好的行为,比如飞吻、拥抱等,都值得学习。

除此之外,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播放不好的动画片或电视剧,也不要在宝宝面前出现类似行为,只要家长教育了自己,孩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才能将“打、挠”的动作抛之脑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