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畫,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懂,一張紙上就簡簡單單的畫了一朵荷花,竟然能被稱作爲爲“佳作”?更有甚者在紙上只留下一筆,但爭搶者卻數不勝數,這是爲何呢?

有人說國畫的代表當屬寫意,因爲寫意將中國文化的精髓表現的淋漓盡致。動靜相宜,鬧靜分明、錯落有致,含蓄又歷練,直白又深意。而這個簡單的一筆,不是我們認爲的那麼簡單,他需要將構圖、意境、技巧、思想融入進去,即使是留白,也有其無限的遐想。另外不少畫作還會融入中國傳統元素,用各種物體將祝福之意表達,以展示自己的真情實意。

就比如唐雲老師的這幅“葡萄松鼠”,單從畫作上去看,或許你只能稱讚畫的不錯。但它的奧妙卻不在畫的不錯,而是在於它的寓意非凡。這幅畫作其意爲“多子多福,萬代綿長”,又有人說是“捷報豐收”。因爲葡萄籽多,代表着多子。松鼠繁衍能力比較強,所以就有了萬代綿長之意。這個與我國的傳統思想是分不開的,畢竟“香火”思想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所以這幅作品在其意上已經與傳統思想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其祝福之意也不言而喻。其實這個也跟我國的傳統思想有關,在表達感情上,古人相對是要保守許多,會通過很多方式表達,但很少會用語言去表達。不過這也代表了刻板,也代表了精神上的保守。

當然呢,畫作不能只講其意,而不講其畫。無論寓意多麼好,畫作的表現也是尤爲重要的一點。但是呢,唐雲先生已是近現代書畫界的泰斗,有多少人敢於去評價其技巧如何呢?所以咱們只談表現力,不談技巧(實際上不懂)。

在葡萄的繪畫上,筆墨不是太多,但是葡萄的鮮活躍然紙上,顆顆飽滿,有着搖搖欲掉之感。葡萄葉的筆墨也不多,但葡萄葉的生命力卻極其旺盛,一陣風來,似乎能夠隨風搖擺。

如果說葡萄及葡萄葉在繪畫上沒用太多筆墨的畫,那麼在松鼠的繪畫上卻極爲講究。無論是松鼠的形態,還是松鼠那想夠到葡萄的神態,都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且在毛髮的處理上,根本看不出這是寫意。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中還有工筆,也是國粹代表之一。其相對寫意而言,更講究精、細、意。所以從工筆的角度去講,這兩隻松鼠完全融合了工筆的精髓。

這幅扇面的“葡萄松鼠”雖然小,但是包含的內容卻豐富無比。這也是爲什麼說一尺國畫帶你走進大觀園了。傳統的東西不能說都是精髓,但是糟粕在歷史的沉澱中逐漸的都被拋掉,留下的大多數東西都是精髓,就比如國畫、文學、戲劇,無一不是民族的驕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