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今年《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以女性視角出發的影視作品風靡全國,恰好說明了以都市女性職場、戀愛、生活爲主線的“她劇集”正在掀起一股熱潮。這一類題材照射出現實生活中許多女性面臨的求職壓力,婚姻危機,養娃難題。讓來自不同羣體的觀衆從中看到另一個自己。

但這幾年的影視劇行業存在嚴重的“跟風”現象。一旦某類題材興起,市面上將會充斥着大量同質化的作品,成品質量層次不齊,反倒是弄得觀衆啼笑皆非。

反觀臺劇《俗女養成記》在開播後,不僅獲得了豆瓣9.1高分,成爲又一部華語爆款劇。更是被網友稱爲這是一部最有《請回答1988》影子的臺劇。

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這就表示當年不惜家庭戰爭也決心要離開家鄉的她,在臺北奮鬥了近二十年,到頭來是一場空。

陳嘉玲自幼生活在淳樸的臺南鄉下,家中三代同堂,全靠阿公開的中藥行維生。小時候的陳嘉玲,沒有人陪她玩的時候,她就自己找樂子;沒人陪她說話的時候,她就自己跟自己對話。她就是這麼寶貝她自己,想盡辦法讓自己開心。 而長大後,即將邁入四十歲的陳嘉玲,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也是貨真價實地活了大半輩子。

愛過人,也被人愛過;被人負過,也負過人。就算現在一無所有,天也不會塌下來。她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但她告訴自己,接下來的每一天,她至少可以不違感受,平凡但誠實,普通但理直氣壯的往前走,做一個接受自己的“俗女”。

所以這部劇並非傳統意義上描述大齡未婚,沒房沒車又沒老公,天天遭受到家人催婚,讓觀衆看完了會產生焦慮的“女性成長史”,而是劇情圍繞着女主童年時期和成年後的故事線同時展開,真正的核心是由劇中幾個角色組成的一幕幕溫情。

整部劇集中有荒誕,有溫情,有笑點也有眼淚。通過陳嘉玲的故事,觀衆可以看到30+的女人關於結婚和工作的焦慮,並且從其中感同身受。

陳嘉玲在參加前男友婚禮時,因爲婚禮上的種種細節被刺激到把自己灌醉,醉酒後又向男友求了婚,可按照他們當下的感情狀態,卻也體會不到絲毫的幸福感。不用激情後的瞬間解脫,男友太過於聽從母親的建議,諸多小事積壓在一起,讓陳嘉玲沒有辦法從當下的狀態裏尋找到一絲絲可以緩解婚前焦慮的安慰。

同時陳嘉玲做着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但實際上不僅需要24小時待命,陪老闆欺瞞老闆娘,陪老闆做一些幼稚又荒唐的種種瑣事,還要被下屬看不起。但好在陳嘉玲自幼生活在幽默感爆棚的家庭氛圍中,有着與生俱來的樂觀,樂觀則是自信的重要源泉。

而陳嘉玲的飾演者謝盈萱現實中也已經41歲了,對於這角色拿捏起來十分到位,把這個年紀的未婚女性,該有的緊迫感和焦慮都表現得一覽無遺。僅僅是選角,就已經值得內地影視行業學習,這便是《俗女養成記》狠狠“打”在他們臉上的第一個耳光。

其次,縱觀內娛41歲的女演員要麼無戲可拍,要麼就已經演起了七大姑八大姨這些家長裏短的角色。《無問西東》裏有句話:“什麼是真實?就是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和平與喜悅。”並不是說這一類角色有什麼不好,只是過多的同質化,這些懸浮於生活之上的角色,早也已經引起了觀衆們的審美疲勞。這是第二個狠狠“打”在他們臉上的耳光。

生而爲人,其實都會受困於生活中那些無聊和孤獨。觀衆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真實且接地氣的角色,並且希望通過這些角色可以找回和接納內心的自己。而不是影視作品越來越套路化,女性角色都猶如開掛般堅強,越來越無懈可擊。這是第三個狠狠“打”在他們臉上的耳光。

所以想要把女性題材的影視劇拍好,對於當下的影視劇行業來說,仍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原創作者:蜘蛛;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