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汪慧),繼今年上半年美團殺回共享充電寶後,"速綠"在2020年最後一天宣佈融資過億,再次打破"平靜"的充電寶江湖。

速綠團隊對外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硬件的生產製造、市場的進一步擴張,以及系統和運營體系的完善,爲新的廣告變現模式提供有力支撐。

不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速綠的的商業模式——硬件生產和廣告變現,也直接體現在鄒海文控股的兩家公司上。工商註冊資料顯示,"速綠"母公司——海南掌上能量科技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28號註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爲鄒海文。此外,後者另一名下的海南掌上能量傳媒有限公司,於今年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成立。

據介紹,目前速綠擁有近百萬個點位,2億總用戶,覆蓋縣級以上城市1600個。而這一經營狀況與成立四年的老玩家小電科技很像,目前小電覆蓋全國1600座縣級以上城市,用戶量近2億。小電已於今年6月與浙商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擬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欲衝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

速綠何速?

在此次融資背後,《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幾位接近業內人士處獲悉,速綠與雲充吧存有淵源與糾紛。

"雲充吧就是在換殼速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公司內部股東有矛盾。"

圖源:受訪者提供,事件發生時間在今年6月

上述人士指出,速綠現在線下的設備就是來自雲充吧,"線下的老機器都沒有換,就是把原來的貼紙亞克力板扣掉換新的。速綠給商家郵寄貼紙,直接把logo覆蓋改成速綠。"如此一來,成立不到一年的速綠能"不動聲色"地快速起量至百萬點位和億級用戶,也有了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

而如果速綠能成功,也直接意味着雲充吧空殼。實際上,"內訌"、"分家"或早有端倪。今年6月,雲充吧的新浪官微上置頂了一則聲明,稱"雲充吧倒閉破產"等均爲虛假信息。但是有用戶在該條微博上反饋存在"機器被抱走,錢提不出來"等問題。

圖源:雲充吧微博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從今年5月開始,雲充吧新增多個司法糾紛,其中新餘市翎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雲充電有多個開庭公告,拉鋸官司和"破產謠言"的時間點吻合。

圖源:天眼查

對於上述事項,《科創板日報》記者試圖通過速綠官方電話及官微與速綠方面取得聯繫,截止發稿前未獲得回應。

另外,雷雲控股的翎雲投資爲雲充吧早期股東之一,持股雲充吧比例爲23.75%,而云充吧實控人侯天賜持股比例爲66.69%。據媒體此前報道,雲充吧孵化自雷雲創辦的華思旭(對外品牌名爲"卡兒酷"),該公司主營鋰電池汽車應急電源,年營收過2億元,擁有一定的電池產能,雷雲自身則具備化學與分子、軟件工程學歷。天眼查顯示,雷雲曾投資並擔任多家公司高管,在前幾年O2O火熱之際,雷雲還曾投資深圳市街借傘科技、深圳市閃電熊健身管理等公司。

速綠能快速從雲充吧中"換殼重生",這也意味着共享充電寶的門檻不高,"只有設備和線下網點纔是值錢的。"

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短板

年初以來的疫情對線下門店造成衝擊,共享充電寶何去何從曾被存疑。

末端的影響直接傳導到上游,"今年我們很多同行都沒堅持下來,"雲泓科技CEO歐陽徵利說道,"我們上半年出貨很少,但是下半年趕上來了。"

雲泓科技數電共享是共享充電寶的上游生產商,提供硬件生產研發、軟件運維整套解決方案,一年出貨40W臺機櫃,佔國內市場三分之一以上。目前雲泓科技也在做直營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按摩椅、陪護牀可以一起做,豐富場景,因爲獨立運營很難盈利。"歐陽徵利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歐陽徵利判斷,"租借充電寶還會再漲價。"

"外界有一個誤會,以爲漲價是品牌方行爲,實際上,漲價是商家在面對諸多選擇下,想獲得更高的分成。"

對於充電寶這類工具型流量入口,商家和消費者的忠誠度都一直存疑。

如果沒有即時收益,商家會對充電寶"戰略性放棄"。上海一家健身房店長在擁有了小電、來電和美團充電寶後,發現"沒有多少人用",乾脆自己買了插座和充電線,"清退"了共享充電寶。

"目前來說用戶是沒有粘性的,有誰的設備就掃誰的。對商家來說,目前接受共享充電寶入駐的就兩種情況:一個就是給足夠多的分潤,很多情況商家要求的分潤都在50%到60%,一些酒吧甚至還要5-20W入場費,另一個就是關係類型的,這種就不能明說,就是要求商家放。"歐陽徵利說道。

美團充電寶能笑到最後?

共享充電行業的當前境況,必須提到今年攪局的巨型鯰魚美團。

憑藉商家資源和地推鐵軍,美團充電寶實際上已經動搖了傳統的"三電一獸"格局,而"三電一獸"一度壟斷行業超80%市場份額。

但較於"孤身作戰"的共享充電寶創業公司,美團以其生態進一步消化和放大了充電寶的流量。充電寶的"高頻"可以帶動酒店、門票等"低頻"消費,也提高了美團App的打開率和使用率。

"從目前情況看,發展充電寶業務應該是美團的長期政策了。"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認爲,"美團未來壟斷共享充電的可能性很大。"

雖然目前美團充電寶主要的鋪設對象還是集中在自己平臺的商家,以餐飲場景爲主,相對較爲單一,可能後期也會面臨供應鏈、技術、質量和渠道管理等各項挑戰。

但無論如何,巨頭出征,淘汰還在加速。

"疫情影響因素已經不大了,主要是核心場景的競爭。在一個城市裏,共享充電真正賺錢的點位數量是有限的。被淘汰的品牌只能去營收偏低的場景投放,未來兩三年內,一些小品牌可能仍然有產品在市場上,但數量不會不多。"業內人士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