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分拆上市邁出關鍵一步。

12月30日,比亞迪發佈關於擬籌劃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半導體”)籌劃分拆上市事項,並授權管理層啓動分拆比亞迪半導體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且本次分拆事項不會導致比亞迪喪失對比亞迪半導體的控制權。

在車規級芯片短缺成爲行業大考後,比亞迪趁勢推進拆分上市,可爲強化芯片自主能力拓寬融資渠道,並藉助市場情緒獲得更高的估值。

現在還未完成電池業務分拆上市的比亞迪,目睹了寧德時代的崛起。現在打算分拆半導體業務,有利於利用好當下這段市場空窗期,迅速在半導體市場完成身份切換成爲重中之重。

具備先發優勢

在30日的公告中,比亞迪提到,其半導體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今年4月,比亞迪半導體從母公司分拆出來,並在5月和6月以75億元的投前估值累計融資27億元,其市場熱度可見一斑。

在車規級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領域,,比亞迪半導體稱其已成爲國內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領導廠商,“在技術積累、人才儲備及產品市場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先發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IGBT直接控制直流電、交流電轉換,對變頻和驅動系統影響甚大,直接決定汽車駕駛性能,間接影響整車續航能力。一直以來,國內IGBT市場由外資品牌主導。國金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IGBT領域,英飛凌以49.3%的市佔率佔據第一位,比亞迪爲20%。

除了技術層面,IGBT對整車成本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英飛凌大中華區汽車電子事業部負責人秦繼峯曾表示,電動汽車單車半導體價格約爲700美元,功率半導體佔一半。

本月初,多家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公開表示,當下汽車行業芯片供應短缺。財經網汽車向大陸集團獲悉,預計該局面或將持續6-9個月。包括英飛凌、恩智浦在內的多家半導體公司紛紛提高價格和擴大產能。比亞迪對媒體表示,公司在電池和芯片方面擁有整套產業鏈,“不僅可以充分自給,甚至還有餘量外供。”

需利用好窗口期

得益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幾乎閉合的生產鏈,比亞迪儼然成爲行業的先行者。在動力電池領域,2015年,比亞迪裝機量排國內第一,市場佔有率達17.32%;次年,該優勢進一步擴大至27%。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向多家主機廠供貨的第三方,寧德時代在2016年異軍突起,由第四名迅速升至第二名,市場佔有率擴大至20.5%,趕超趨勢呼之欲出。2017年,憑藉三元鋰電池技術和第三方供應商身份的渠道優勢,寧德時代以29%的市佔率力壓比亞迪,甚至一度穩居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位置。

或許是預感到寧德時代的反撲,2017年市場曾傳遞出比亞迪或拆分電池業務的信號,甚至有分析師預測,動力總成等其它業務也將陸續獨立。但截至目前,唯一迎來正式官宣的拆分和上市融資,僅有其半導體業務。

對於本次拆分上市的目的和意義,比亞迪表示,作爲國內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領導廠商,拆分上市將有利於其進一步提升多渠道融資能力和品牌效應,通過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

財經網汽車查閱資料發現,比亞迪產業佈局幾乎涵蓋整個三電領域,在國內市場分別享有“電池第二”、“電機電控第一”、“BMS第一”、“IGBT第二”的市場份額名次。爲長久以來被外資主導的國內汽車行業,增添了幾許“技術底氣”。今年以來,比亞迪更是“名”“利”雙收,截至目前市值漲幅超300%。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電池業務上,比亞迪還未來得及開啓分拆,就目睹了寧德時代以第三方的身份獲得各大車企力挺,可謂養虎爲患。現在同樣的情況出現在IGBT業務上,對於比亞迪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好這段市場空窗期,迅速完成身份切換,以第三方的獨立身份,擴大半導體市場份額。#比亞迪#分拆上市#寧德時代收藏

在車規級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領域,,比亞迪半導體稱其已成爲國內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領導廠商,“在技術積累、人才儲備及產品市場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先發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IGBT直接控制直流電、交流電轉換,對變頻和驅動系統影響甚大,直接決定汽車駕駛性能,間接影響整車續航能力。一直以來,國內IGBT市場由外資品牌主導。國金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IGBT領域,英飛凌以49.3%的市佔率佔據第一位,比亞迪爲20%。

除了技術層面,IGBT對整車成本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英飛凌大中華區汽車電子事業部負責人秦繼峯曾表示,電動汽車單車半導體價格約爲700美元,功率半導體佔一半。

本月初,多家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公開表示,當下汽車行業芯片供應短缺。財經網汽車向大陸集團獲悉,預計該局面或將持續6-9個月。包括英飛凌、恩智浦在內的多家半導體公司紛紛提高價格和擴大產能。比亞迪對媒體表示,公司在電池和芯片方面擁有整套產業鏈,“不僅可以充分自給,甚至還有餘量外供。”

需利用好窗口期

得益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幾乎閉合的生產鏈,比亞迪儼然成爲行業的先行者。在動力電池領域,2015年,比亞迪裝機量排國內第一,市場佔有率達17.32%;次年,該優勢進一步擴大至27%。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向多家主機廠供貨的第三方,寧德時代在2016年異軍突起,由第四名迅速升至第二名,市場佔有率擴大至20.5%,趕超趨勢呼之欲出。2017年,憑藉三元鋰電池技術和第三方供應商身份的渠道優勢,寧德時代以29%的市佔率力壓比亞迪,甚至一度穩居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位置。

或許是預感到寧德時代的反撲,2017年市場曾傳遞出比亞迪或拆分電池業務的信號,甚至有分析師預測,動力總成等其它業務也將陸續獨立。但截至目前,唯一迎來正式官宣的拆分和上市融資,僅有其半導體業務。

對於本次拆分上市的目的和意義,比亞迪表示,作爲國內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領導廠商,拆分上市將有利於其進一步提升多渠道融資能力和品牌效應,通過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

財經網汽車查閱資料發現,比亞迪產業佈局幾乎涵蓋整個三電領域,在國內市場分別享有“電池第二”、“電機電控第一”、“BMS第一”、“IGBT第二”的市場份額名次。爲長久以來被外資主導的國內汽車行業,增添了幾許“技術底氣”。今年以來,比亞迪更是“名”“利”雙收,截至目前市值漲幅超300%。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電池業務上,比亞迪還未來得及開啓分拆,就目睹了寧德時代以第三方的身份獲得各大車企力挺,可謂養虎爲患。現在同樣的情況出現在IGBT業務上,對於比亞迪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好這段市場空窗期,迅速完成身份切換,以第三方的獨立身份,擴大半導體市場份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