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的初制工藝上來說,沒有兩批茶是一模一樣的,每批原料茶都具有相對專一性、獨特性。不同的茶農在相同的地點、時間裏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製作出來的茶的品質是有差異的,這差別,是茶葉的初制受天氣,環境,技術等因素制約使然。

烏龍茶品質差異最爲明顯,就烏龍茶的製作過程來說,一個茶師傅一天最多也就加工幾十斤毛茶。除此之外,數萬噸在市場上流通的茶葉,都是拼配出來的。可以說,沒有拼配,就沒有世界第一品牌立頓。立頓以年銷售28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其單一產品在世界上任一地方,無論是倫敦、紐約,還是悉尼、開羅,口感都一樣。之所以品質穩定,就在於對大批原料進行規模化、標準化拼配。

曾有小茶店,客人要求按照前次買的茶樣下定單,但店主怎麼做也做不出與前相符的茶來,只能望“單”興嘆,那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已經沒有原來的原料。茶葉拼配是茶葉加工的一種工藝,指將兩種(包括同品種以及不同品種)以上形質不一,具有一定共性的茶葉,拼合在一起的作業,茶葉拼配是是一種常用的提高茶葉質量、穩定茶葉品質、達到規模經營、獲取較高經濟效益的方法。茶葉拼配,是在毛茶驗收、歸堆、投放、篩分、風選、揀剔、揀雜的基礎上,通過評茶師的感官經驗和拼配技術把能夠品質互補而形質不一的產品,按照外形相像,內質相符,品質相稱的原則拼配出來的,以達到美其形,勻其色,提其香,濃其味,強其韻的效果;茶葉質量只有長期穩定如一,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厚愛,優質才能優價。

烏龍茶拼配的種類有毛茶拼配、半成品茶拼配和成品茶拼配。通過拼配,使其色香味形達到最佳狀態。茶葉拼配的過程就是尋找、合併同類項的過程,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就像人交朋友,只有性格相融,志趣相似,文化相近,才能和諧相處長久。茶葉經過拼配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調節茶葉的香氣、滋味、外形、色澤,調控茶葉的成本、價格,增加花色品種,滿足市場的需求。茶師要根據不同的產地,品質,季節,種類,和企業的標準樣來拼配,以達到1+1大於2的經濟效益,換句話說,同樣是500克500元的兩批(以上)茶經過科學拼配後的茶樣,品質要超過原價值500元的茶。反之,不懂拼配或者把不適宜拼配的茶配在一起,可能事倍功半了。

拼配是一門技術,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絕活,最需要的是經驗。安溪老話雲:會買茶是徒弟,會拼茶纔是師傅。可見拼茶功夫之深。茶葉的品質要穩定,價格與價值相吻合,才能在市場上競爭有優勢。現在有不少企業,深諳愛“拼”纔會贏的原理,重金聘請有經驗的師傅,就是要在品牌上打好品質基礎。以在與對手競爭時凸現“同等質量比價格,同等價格比質量”性價比優勢。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安溪鐵觀音文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