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把普洱茶緊壓成餅、成磚、成沱等,是有一定原因的。

普洱茶興起於明清時期,那時候的交通狀況比較落後,爲了打開和擴張普洱茶的銷路,製茶人開始嘗試把普洱茶製成緊壓茶,儲存和運輸都更爲方便。

後來人們發現緊壓茶的倉儲轉化與散茶會有不同。緊壓過程需要加溫加溼加壓,在最開始的兩年內,緊壓茶的轉化速度會快過散茶;而三五年之後,散茶的轉化速度就會逐漸追上並趕超。

一般而言,緊壓度越高,但茶質較易保存,陳化後易出花蜜香;但緊壓過度時,又容易出現茶心焦心現象。

散茶也自有它的優勢,茶條完整而少斷碎,能夠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質。因爲沒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鮮甜,取用方便,非常適合日常飲用。

普洱茶的品質優劣要看原料等級、加工工藝、儲藏年份三個方面。緊壓茶不見得就比散茶好。

有些過於細嫩的原料就不適合緊壓比如這一款普洱貢芽,之所以製成散茶,是爲了最大程度保存它的鮮。

單芽加工的,其香氣類型往往是“嫩香形”、“毫香型”;

一芽一葉加工的,其香氣類型多爲“清香型”、“嫩花香”,帶日曬味;

一芽二、三葉加工的,其香氣類型多爲“花香型”和“果香型”兩種。“花香型”的如荷香、蘭香等;“果香型”的如慄香、豆香、蘋果香等;

一芽四、五葉加工的,其香氣類型多帶有“粗老氣”(類似於幹稻草香)和日曬味。

這款普洱貢芽,原料採自雲南臨滄雲縣白鶯山,此爲頭採單芽曬青普洱茶原料精製而成,芽頭肥壯飽滿,滿披茶毫,呈現柔和的灰綠色光澤。

熱水一衝,顆顆嫩芽在水中盡情綻放,湯色清澈透亮。

有着單芽茶特有的鮮嫩清香毫香明顯,還能聞到日曬香,像是曬穀坪上飄散的氣味。

芽頭的氨基酸含量遠高於老葉片,入口不苦不澀,初以爲淡,不一會一股甜潤的甘鮮就在口腔中瀰漫開來,口舌生津。

原料好不好,看葉底就知道。葉底完全再現了特級芽頭的精貴優美,勻嫩柔亮,富有彈性。這樣的芽,幸好沒有壓成餅!

今天想要介紹的另一款普洱熟茶,同樣也是散茶,那麼就跟我們一起來看看爲什麼這款茶也沒有壓成餅吧。

這款茶以一芽二葉爲原料,茶條緊細黑褐,依稀可見金色的茶毫,故名爲金質普洱茶。

對於熟茶而言,散茶由於能更多地與空氣接觸經過合理陳放,後發酵的效果更好。

這款2009年的普洱熟茶,呈現出典型年份熟茶的特點。經由幹倉條件存儲至今。專業的幹倉存儲條件,更保證了這款年份茶的品質與安全,讓我們喝得踏實、放心。

茶香下沉內斂,木質香明顯,開杯即可聞到,還帶着淺淺的藥香,非常舒適宜人。

琥珀紅湯色晶瑩剔透,呈現出老熟茶特有的清晰和油亮,產品陳化良好,茶湯稠滑、細膩。飲後口中滋潤甘甜,有層次,耐人尋味。

茶底呈黑褐色,金毫畢露,優質熟茶的特徵。木質香明顯,乾淨毫無雜味,葉底依稀可見飽滿芽頭。

瞭解了這些以後,就可以知道緊壓茶不一定比散茶好了,關鍵還是要看採摘的原料、製作工藝好不好以及怎樣倉儲。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普洱茶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