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推動原創茶書的創作和出版,並對優秀圖書進行表彰,中國茶行業媒體聯盟從2019年—2020年出版的茶文化圖書中,按照提名、投票程序選出十本茶書並向社會發布。這些茶書在推選過程中立足可讀性與趣味性,希冀通過閱讀通俗易懂的茶文化書籍讓更多的讀者愛上中國茶。12月10日,中國茶行業媒體聯盟在2020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博覽會上發佈了2020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由於出現平票,本次選出十一本書)

2020茶媒推薦閱讀十大茶書榜單

《普洱六山記》

作者:馬哲峯 陳曉雷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書籍簡介

最近二十多年以來,伴隨普洱茶的崛起,六大茶山重又成爲普洱茶的中心。雲南大小數千家茶企,無數企業都推出過六大茶山的普洱茶,歷來都是普洱茶市場關注的熱點。在衆多普洱茶友心目中,六大茶山更是普洱茶的聖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茶友前往六大茶山尋源問茶。本書即爲茶文化學者馬哲峯先生近年來在普洱六大茶山尋茶過程中的所見所思所感。上半部分,作者以《雲南通志》《普洱府志》《思茅廳志》等清代古籍文獻爲佐證,以散落在六大茶山地面上的碑刻爲線索,深入淺出地解讀了六大茶山的歷史,填補了普洱茶類圖書中的空白,回應了市場關注的熱點。下半部分爲,作者將深入六大茶山尋源問茶的親生經歷,以散文的筆法娓娓道來,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推薦理由

一部六大茶山的歷史,半部普洱茶的歷史。六大茶山之名載諸史籍始見於雍正《雲南通志》:“普洱府,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而倚邦、蠻磚者味較勝。”本書分爲兩部分,一是歷史篇,運用人類學考察與田野調查的新史學方法,結合歷史典籍的記載,對六大茶山的歷史、傳說、故事以及留存下來的碑刻進行解讀,力圖再現六大茶山歷史的細節:二是當代篇,作者歷時十年,以腳步丈量大地,足跡所至,遍歷六大茶山的村寨、古茶園,以遊記的形式將所見所聞付諸文字記述,爲當代六大茶山的歷史留下點滴的記錄。

推薦媒體:興茶傳媒

《少兒茶藝:上下冊》

主編:朱海燕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書籍簡介

編寫本書是順應時代的需求,促進少兒茶文化教育的發展,踐行茶文化研究與傳播者的初心:以茶爲載體,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爲廣大學習茶文化的青少年提供正確、有效的規範和指導,引導青少年的崇尚“真善美”的優良品質,培養“知茶達理”的小茶人。

推薦理由

該書籍由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教授朱海燕等主編,該書內容寫作和版式設計從少兒天性出發,通俗易懂,活潑有趣,符合少兒閱讀習慣。近年來,我國少兒茶文化教育正在興起,有關部門正在倡導茶文化進校園,但適合少兒閱讀的茶文化書籍尚處於空自。本書的出版對於在青少年中傳播中華茶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也爲全國少兒茶藝教師提供了教學樣本。

推薦媒體: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全媒體

《安茶史話》

作者:鄭建新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書籍簡介

推薦理由

本書作者鄭建新,安徽祁門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徽州茶研中心祕書長、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徽學會理事。其專著有《徽州古茶事》、《江南問茶》等。本書爲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年隆重推出的中國茶文化系列叢書之一。該書全面真實客觀反映安茶歷史現狀,推動了安茶文化的傳承保護,以及安茶產業的轉型升級,爲祁門乃至中國茶業奮進,添磚加瓦!

推薦媒體:《徽茶》、華夏徽茶網

《茶日子》

作者:李啓彰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書籍簡介

知名茶人李啓彰老師深度分析安全飲茶的經典代表作,探討農藥殘留在身體裏有何信號產生,要如何避免喝到農藥殘留超標茶;感性與理性結合得恰到好處,以人體生理學的分析角度,將科學依據引入品茶觀念,角度新穎,兼具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通過一杯茶再次與大自然的智慧連通,並結合禪學、內觀呼吸與古代詩詞進行全方位、立體式詮釋茶之奧祕,對當下健康生活無疑是一大寶貴的啓示。

推薦理由

本書作者將自己推廣案文化多年經驗,將"喝茶"分爲四大品類,有“以口品茶”,“以韻品茶”,“以身品茶” ,“以心品茶”等;並將這四大類品茶從人體生理學、物理學、植物學等面向切入分析。作者以簡明易值的文字道出自己長年經驗,不管是入門或是高價程度的愛茶人,都可循序漸進體驗微妙的品茶世界,共同探索茶的奧妙。

推薦媒體:茗邊頭條

《中國茶文化學

作者:姚國坤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書籍簡介

中國是公認的世界茶葉發源地,如今茶已成爲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愛。茶在發展進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賞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推薦理由

推薦媒體:茗邊頭條

《帝國茶園:茶的印度史》

作者:羅龍新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書籍簡介

學術研究與文學敘事相結合,本書查閱研究了縱橫180年的文獻、期刊、史料,考證1800個地名、機構、專業術語,記述540位有名有姓的歷史角色,將英國種植茶葉的起源和歷史事件按照時間的進程和空間的拓展加以敘述和詮釋,力求爲讀者提供準確和通俗易懂的大英帝國茶園發展歷史。全面解析帝國茶園的歷史,帝國茶園的起源19世紀30年代,英國在印度大陸開啓了一場對抗中國的茶葉商業戰爭。在喜馬拉雅山脈、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和南印度高止山脈的罌粟花、藍靛、黃麻和棉花種植地之中,英國人開始了一場重構世界茶葉商業格局和秩序的“芳香事業”。

推薦理由

推薦媒體:《茶道》

《話說茯茶》

作者:劉翔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書籍簡介

本書簡單介紹了中國茯茶的起源和發展史,重點講述了茯茶之魂——金花菌的核心價值,從微生物及發酵工程學領域,解讀了茯茶發酵工藝的技術要點和食品安全性。鑑於目前諸多茶人和衆多消費者對茯茶瞭解甚少,本書以分析比較的方式,對茯茶在茶葉發酵前後內含物的變化、功能成分的增加等進行了詳細比較。

推薦理由

推薦媒體:陝茶網

《普洱熟茶教科書》

作者:周重林 楊靜茜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書籍簡介

用簡單的語言清楚明白地描述了熟茶是什麼?如何來?如何飲?熟茶的優劣,熟茶的沖泡方式,熟茶的選擇,熟茶的收藏方法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是一本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普洱熟茶的教科書,帶領讀者走近熟茶的世界,熟茶一點也不復雜。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關於普洱熟茶的教科書,說明書,百科全書。用簡單的語言清楚明白地描述了有關普洱熟茶方方面面的知識。這也是一本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普洱熟茶書。 熟茶和生茶的關係是什麼?從茶馬古道的紅湯茶到現代食品發酵工程的熟茶,都經歷了什麼?熟茶的品鑑與購買,和紅茶、綠茶有什麼不同?在普洱茶文化領從事多年研究的著名茶文化學者、創作人周重林,帶你走茶山、跑市場,探尋製茶廠和製茶人,用生動有趣的文字和原產地的手圖片,讓你從入門到專業,瞭解關於熟茶的一切。

推薦媒體:茶情報、說茶傳媒

《茶文化通論》

作者:王旭烽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書籍簡介

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編年,以歷史進程爲主幹,縱向敘述茶文化產生、發展、成熟和前瞻的風貌,並着重抓住每一重要歷史時期的茶文化特點加以闡述;下卷紀事,對茶文化事象中具有重大和普遍意義的內容,進行專章敘述。上、下卷互相呼應,點面兼顧,內容安排合理。

推薦理由

本書以茶文化的所有學科作爲學術背景,以歷史脈絡爲座標,構建以茶習俗爲文化地基,以茶制度爲文化框架,以茶美學爲文化呈現,以茶意識爲文化靈魂的茶文化知識體系。

推薦媒體:茶道新生活

《一杯茶中的科學

主編: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4月

書籍簡介

本書以“飲茶與全民健康”爲主題。學會組織領域內知名專家,通過系統梳理和總結飲茶與全民健康的相關知識,從讀者視角出發和科學依據出發,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科學、中立、客觀地回答茶與健康領域社會關切的問題,解答公衆關注的茶葉熱點,對標國際茶與健康領域,爲我國茶與健康的科學普及。全文共分茶的國飲之路、一杯茶裏有什麼、如何泡好一杯茶、爲什麼要多飲茶、可供選擇的花樣茶產品、認識飲茶的風險、科技興茶的美好未來七大章。

推薦理由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展茶學研究的國家,茶葉科學和文化研究的進步,促進看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和人類文明的發展。本書以通俗簡約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從茶的文化簡史和科技簡史,科學“識茶”“泡茶”“飲茶”“貯茶”等多個方面爲大衆解答茶與科技的結合與運用。

推薦媒體:茗邊頭條

《老班章

作者:馬安民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書籍簡介

本書用六個部分,約12萬字,分段落撰寫了哈尼族遷徙到老班章、老班章茶的興起,以及來老班章的外地人(做茶的和不做茶的)。同時,描寫了富裕後的老班章人的現狀和心境。最後,寫了老班章茶的分佈、製作工藝和品鑑。

推薦理由

本書記錄了老班章村這條路上,衆多大大小小茶企和人物生活的真實經歷。從老班章村寨的歷史沿革,到最早入駐老班章的知名品牌:陳昇號、今大福等歷史的深挖。大到茶企大咖,老班章村裏村支書和做出過貢獻的名人,小到老班章村開小賣部、賣米線的小人物等,都被寫進了本書裏。這些構成了不同的人生經歷與態勢,爲塑造老班章這條心路歷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推薦媒體:茶閱全媒體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徽茶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