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張一弛

茅臺還在瘋狂漲價。

但越是漲價,搶的人越是瘋狂,難度係數與春運搶火車票有一拼。

最近,500ml的53度飛天茅臺,出現在了羅永浩的直播間——當羅永浩喊出“上架”的瞬間,茅臺秒空,他甚至都沒來得及介紹。

羅永浩給出的直播間到手價是2850元。

這瓶酒的出廠價是多少?969元。廠家建議零售價是多少?1499元。

羅老師直播間的價格,比建議零售價高出90%,即使它是2019年出廠的,也已經算的上良心價。

2002年至2012年飛天茅臺零售價從280元漲到2300元,漲幅高達721.43%。這幾天,更是瘋狂,一度漲到3000開外。

不止茅臺酒,就連茅臺的空酒瓶,價格也已經漲了1000%!

這樣下去,何時是個頭?

前兩天,茅臺公司宣佈,將集中投放4160噸茅臺酒,平抑價格、穩定市場。

按理說,4160噸,也就是883萬瓶1499元的平價茅臺投入市場,再怎麼說,讓茅臺價格理性迴歸至2000元左右吧。

奇怪的是,不管各大平臺如何加大投放量,價格都只漲不降,而且永遠缺貨。

爲了搶到茅臺,人人各出奇招:有人凌晨3點排隊,有人專門飛到貴州遵義機場,更有人把電商平臺的會員充了一遍,只爲一個購買資格...

883萬瓶茅臺,到底去哪兒了?

1得到茅臺,

意味着得到一臺躺賺的“印鈔機”

茅臺酒跟其他白酒相同,主要生產原料都是高粱、小麥和水

不過,茅臺酒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既是酒,又不是酒。

你說它成本有多麼低,這跟它的火熱,並沒有太大關係——因爲,得到了茅臺,就意味着得到了躺賺的“印鈔機”,大盤的“發動機”。

1981年,53度茅臺酒:7元/瓶;1999年,53度茅臺酒:200元/瓶。

從1999年到2010年,11年時間茅臺價格翻了5倍,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茅臺價格又翻了三倍……價格漲幅甚至超過了房價的上漲幅度。

生肖茅臺,也被炒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2016年的羊年生肖茅臺當時每瓶1000元,現在被炒到了將近兩萬,價格暴漲近20倍,簡直比炒股還爽!

雖然這十幾年間,茅臺的產量突飛猛進,從2000年的不到一萬噸,到2018年的五萬噸,但茅臺的價格並沒有因產量提高而降低。

今年下半年,飛天茅臺的價格的確可以用“飛天”來形容。

就算是2020年出廠的飛天茅臺,市場價也一路飆升至3000元甚至以上,茅臺酒的毛利率高達93.78%。

出現這樣的高價,在茅臺的歷史上幾乎沒有過。

茅臺這麼出名,除了因爲它是中國最貴的酒之外,還是中國最貴的股票。

過去的十年裏,茅臺漲了十倍,是妥妥的十年十倍股。但如果和20年前的股價相比,那就更嚇人了,漲了足足200倍。

再來看看稅收。

從2015年以來,茅臺一家公司每年上繳的稅,就頂了遵義市稅收的半壁江山。

即使放到整個貴州,茅臺對全省稅收貢獻也達到1/7。並且,即使茅臺的股價有所回落,目前總市值還是穩定在1.78萬億元。2019年,貴州省的GDP也才只有1.67萬億。

茅臺,富可敵省。

想買到茅臺,通常有三個渠道:超市、專賣店、互聯網。

超市的貨架上,茅臺永遠缺貨;茅臺專賣店裏,“1499元的茅臺”沒貨。

但並不是絕對沒有,爲了執行酒喝不炒,平抑瘋狂的零售價格,茅臺最近加大了在電商和商超等直銷渠道的投放。

可實際上,平價飛天茅臺很快就成爲了各大平臺的引流工具。

2019年8月,中國首家Costco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因爲出售1498元一瓶的茅臺,被擠爆了,開業僅5小時,就暫停營業了。

當時有網友在微博上說,全家出動去Costco搶了12瓶茅臺,半天賺了12000。

最近,國美電商舉辦“1499元搶茅臺”活動,首場搶購活動就有超26萬人參與,沒想到,活動當天APP系統就崩潰了,還引發了集體投訴。

數萬瓶下去,通常秒光,成交價遠高於指導零售價,這就是現在的茅臺。

那麼,到底是誰把價格推到了最高點?

2880萬瓶茅臺一秒搶光背後,

藏着三雙推手

茅臺要賣出高價,關鍵還在於“炒”。

從出廠到零售,達到搶購條件,搶到後再幾經轉手,到真正喝完,最後空瓶回收,茅臺不光把自己幹到了萬億市值,更養活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在這880萬瓶茅臺背後,其實有“三雙手”在推着價格節節攀升。

1. 經銷商的絕招:飢餓營銷

飛天茅臺從酒廠出來,第一個環節是直銷渠道或一級經銷商,他們是茅臺最終流通到消費者手裏的第一道關卡。

市場指導價與零售價的巨大差距,經銷商是最大的獲益方之一,很多經銷商本身就是囤貨炒貨的幕後黑手。

成爲茅臺經銷商,往往意味着得到一臺“印鈔機”,這也導致貴州茅臺腐敗案頻出。

過去一年多時間,像袁仁國、劉自力、高守洪、李明燦等十多位茅臺高管就紛紛落馬。

2016年,中紀委跟中央電視臺合拍了一部紀錄片《永遠在路上》。

在這8集的片子裏,在那些腐敗官員聲色犬馬的生活裏,茅臺的出現頻率非常密集:

天津市醫藥集團原黨委書記張建津,把茅臺倒在礦泉水瓶裏喝;南京市委原書記楊衛澤,在家一滴酒都不喝,在飯局“就喜歡喫年份茅臺”;中石化原總經理王天普,在機關飯堂喫一頓飯,喝掉8瓶茅臺。

真是寫段子都不敢這樣寫。

2. 敢下血本的“擼茅黨”

哪裏有茅臺,哪裏就有黃牛黨。

在搶茅臺串聯起的整個利益鏈上,“黃牛黨”屬於中間層,但也是最敢下血本的一層。

今年,遵義茅臺機場開展四波售酒活動。這本來是針對指定航空公司、指定航班以及指定倉位給出的福利——只有直達遵義茅臺機場的進港旅客,可憑藉當日登機牌及本人身份證,以原價購買53度500ml裝的貴州茅臺酒兩瓶。

沒想到,卻引發了黃牛們的傾巢出動。

他們專門打飛的買酒,原價爲1499元/瓶的飛天茅臺,轉手就能賣2800。

我把酒店的被子都帶了出來,凌晨3點開始,到下午六點才提到酒,感覺比跑馬拉松還要苦。

茅臺機場每天售出茅臺酒收入達到600萬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被黃牛收走。

一個月時間達到6000件,黃牛收益達到600萬以上。而這僅僅還只是數據的估算,黃牛收益絕不僅於此。

3. 失控的全民搶茅臺

靠賣各種搶購攻略、搶購軟件賺錢的屬於最底層。

沒人能抵抗的住茅臺瘋漲的誘惑,有媒體報道,甚至有夫妻雙雙請假去超市搶茅臺,搶到後再加價賣給黃牛,比上班賺得更多。

2020年9月,出了一個非常魔幻的新聞:

一男子聲稱自己有渠道能找人按原價搶購限量發售的飛天茅臺,再加價銷售每瓶酒賺取近千元的差價,最後,騙了曾經的大學校友曹同學80多萬。

你看,每個參與飛天茅臺流通環節的人,都能從中分得一杯羹,層層加碼,最終這就是880萬瓶茅臺一夜搶空的真相:

搶的人不喝,都想倒賣。

3變態瘋漲的茅臺,

會有衰落的一天嗎?

茅臺的瘋漲,讓同行看得實在眼紅。

高端白酒“三劍客”中的其餘兩家,五糧液和瀘州老窖,也將自家的高端核心大單品第八代經典五糧液、國窖1573,通過控貨、提價的慣用手段,向1499元靠近。

最近,就連強蹭茅臺的郎酒,也將53度青花郎一口氣提到了1499元。

但是,無論其他品牌怎麼努力,在中國人的眼裏,白酒只有兩類:茅臺,和其它。

可在如今的市場上,茅臺早已不再是一款白酒:喝茅臺有面子、藏茅臺有價值、送茅臺有位子。

甚至很多人相信,茅臺,是獨一無二的。

市場上有這麼一個需求,就是高端酒席上,一定要有高端酒類。甭管我內心多麼尊重你,桌子上擺的是茅臺,勝過千言萬語。

一是茅臺價格擺在那,二是能在這個行情下買到茅臺的人,側面反映出實力。

就算是很多洋酒和葡萄酒都比茅臺要貴,但洋酒不可感知,再加上茅臺在國內企業家心中的特殊地位,基本上茅臺就是社交硬通貨。

這些年,總有人說,年輕人不再有那麼強的“酒桌文化”,白酒不像以往那麼受歡迎,喝茅臺的人會越來越少。

這句話未免太小看茅臺的力量了。

真相是,沒錢的年輕人確實不喝茅臺,但有錢的年輕人最終還會選擇茅臺。

喝的是身份地位的認同感。

在知乎“爲什麼有人願意話高價買茅臺?”的提問裏,有着各種各樣脫離白酒本身的解釋:

這時,一瓶茅臺上千塊的價格裏包含了:社交價值 + 人的自我滿足需求 + 軟貨幣的流通和保值能力 + 二級市場的升值空間。

每年七千萬瓶的銷量,1499元還買不到,這種明顯不正常的消費,讓茅臺慢慢從消費品變成了投資品,開始收割年輕人。

結 語:

資本賦予茅臺的金融屬性,讓它成爲了一款像炒鞋、炒房一樣可以變現、升值的產品。

只要位置坐穩,茅臺高高在上的零售價格和股價似乎沒有下跌的理由。

轉手一瓶茅臺的超高利潤,讓茅臺酒的更加稀缺與搶手。

於是,市場上便持續上演着“人人都在搶茅臺”的大戲。

在這個產業鏈裏,每個製造者都是贏家:

經銷商獲得了印鈔機;黃牛靠着專門搶購茅臺賺取差價,實現了月入百萬的夢想;電商平臺收穫了大量的會員和流量;甚至有人利用搶購茅臺的噱頭,售賣所謂的“外掛工具”賺錢......

君子蘭是花、普洱是茶、茅臺是酒,並沒有什麼不同。當然,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不會這麼想。

但別忘了,酒是用來喝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