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夏季起,土耳其中西部地區降水較往年減少,進入往年降水集中的冬季,乾旱的形勢依舊沒有得到緩解。大城市人口重多,從工廠生產到市民生活都需要消耗水資源,當發生旱災,保證城市供水,會成爲令主政者頭大的問題。

土耳其國內降水量差異還是很大的

這次旱災主要在中西部▼

目前,安卡拉市市長已經向市民公開喊話,呼籲節約用水。地處西部沿海地區的伊茲密爾市同遭遇旱情,其市長表示城市供水的大壩水位持續下降,讓他難以安眠。

旱災是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無數文明興衰的老問題,如今人類減輕旱災損失的能力越來越強,但隨着人口膨脹、氣候變化,旱災也正變得越來越來頻繁,這場人與自然的拉鋸戰還會繼續下去。

生存並不容易,死亡也並不遙遠

(圖片:attraction art/shutterstock)▼

日趨乾旱的農業發祥地

土耳其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板塊相互擠壓造就了安納托利亞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貌。

所以土耳其以西的地中海沿岸也多是山地

且有衆多火山▼

每年冬季風帶南移,西風從地中海吹來,攜帶水汽爲土耳其沿海地區帶來降雨。地形有利於西部和沿海降雨的形成,而水汽則隨着深入內陸不斷減少,到高原內陸就非常少了。

土耳其降水分佈與地形高度相關

降水、耕地、人口、城市都集中在環高原的沿海地帶▼

但即使內陸相對乾旱,沿海山區的降水還是會惠及內陸,在高原深處形成衆多河流和湖泊,輔之以良好的灌溉設施,也會出現富饒的河谷。

安納托利亞深處-開塞利

土豆收穫季與大量的季節性工人

(圖片:avuz Sariyildiz/ shutterstock)▼

土耳其的小麥主產區分佈在愛琴海沿岸、馬爾馬拉海兩岸和安納托利亞高原中西部。這裏冬季降水量較多符合小麥的生長習性,灌溉水源易得,自古便是小麥主產區。

崎嶇的地形與中東國家的標籤

使很多人忽視了土耳其富饒的農業

(圖片:Gelia/ shutterstock)▼

黑海沿岸氣候溼潤,是玉米主產區。東部貧瘠寒冷的土地是黑麥、大麥和燕麥的主產區。沿海地區還是水果、棉花等經濟作物的主產區。

相對乾旱的中東,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種茶

但土耳其的黑海地區除外(黑海沿岸裏澤的茶園)

(圖片:canyalcin/ shutterstock)▼

在中東諸國中相對充裕的水資源,讓小亞細亞半島的富庶延續至今,糧食、蔬菜、水果、棉花在收成正常的年份可以自給自足,還出口到國外,成爲世界第五大果蔬出口國和西亞唯二的糧食出口國之一。

在土耳其出口的各種農產品中

麪粉是敘利亞這類戰亂地區的重要進口項

對於緯度較高的歐洲市場來說,土耳其水果也非常香

(圖片:OEC)▼

雖然河流、湖泊、地下水和西風帶來的降雨爲土耳其提供了相對充裕的水資源,並帶給小亞細亞長期的農業繁榮。但是冬季風帶南移帶來的降水並不穩定,年際差異很大,甚至可能出現連續數年的旱災。

每年韭菜長勢如何,能不能割,還給看老天的意思

(這韭菜真的粗,其實是韭蔥)

(圖片:Scott Woodham Photography/shutterstock)▼

頻繁的旱災是這裏最常見的災害,造成池塘枯竭、糧食減產、牲畜死亡,嚴重時引發饑荒和動亂,曾經1876年旱災引起的大饑荒造成超過20000人喪生。

而近幾年,這一帶更是極端氣候頻發。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從上世紀中葉開始,乾旱的頻率甚至是四年一次。作爲東南部主要灌溉水源的幼發拉底河上游,乾旱時期徑流量甚至會下降到50m/s。

土耳其東部-幼發拉底河上游附近-埃拉澤

(圖片:Prometheus72 / shutterstock)▼

受乾旱問題影響最嚴重的,還要數深居內陸的科尼亞盆地。這裏土地肥沃,是土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但是年降水量不到350毫米,常年需要灌溉。一旦發生旱災,蒸發量也會變大,不但降水減少,灌溉水源也會縮減、枯竭。

科尼亞盆地是內陸重要農業區

科尼亞也屬土耳其前十大城市▼

另一方面,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有效降低了糧食價格,現代醫療又有效提高了嬰幼兒存活率和人均壽命,土耳其生育率雖快速降低但人口仍在增長。人活着就需要消耗水資源,而現代生活的清潔要求又會進一步提高了人均水資源消耗,土耳其的耗水量也呈現出上升趨勢。

城裏人只能從水價感受到水資源的變化

對於村裏人則直接是喫飯問題

(2008年,土耳其-科尼亞旱災)

(圖片:Prometheus72/ shutterstock)▼

水利開發與農業消耗

正因爲旱災頻繁,土耳其格外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開源節流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少爭議。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土耳其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上馬了幼發拉底計劃、幼發拉底邊境計劃、卡拉卡亞計劃等15個涵蓋灌溉、水利、農業等方面的計劃,僅在兩河上游就計劃興修22個大壩、19個水電站和爲179萬公頃田地帶去水源的灌溉系統。

土耳其西部並沒有什麼很大的河流

但是東部卻是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上游

阿塔圖爾克水庫、凱班水庫是上游系統工程的代表

這對於下游的伊拉克、敘利亞是要命的工程▼

中東國家普遍氣候乾旱,單純依靠降水難以發展農業,土耳其將國際河流有限的水量更多貯存、應用於本國,就等於無形中佔了鄰國便宜。土耳其開始佈局國際河流水利設施時,周邊國家普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肅性和深遠影響,作爲上游國家的土耳其便宜佔盡。

下游伊拉克的降水量少得可憐,嚴重依賴上游

但內部分裂的伊拉克顯然沒有太多反制手段▼

當下遊國家意識到國際河流水權分配的嚴肅性,土耳其的計劃也就無法隨意執行了。但是下游國家先後發生動亂,又給了土耳其可乘之機,其高度介入敘利亞亂局的背後,除了對庫區的政治性警惕,很難說沒有對兩河控制權的考慮。

上游土耳其、下游敘利亞,可謂截然分明

(圖片:google map)▼

興修水利爲土耳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雖然氣候明顯變得更加乾旱,旱災發生也依舊頻繁,造成的危害卻大大減輕,動輒造成饑荒的情況已經一去不返。水利工程配合其他開發安納托利亞中東部的計劃,解決灌溉水源的同時,還帶動了該國落後地區發展。甚至可以說,興修水利提高了土耳其發展的均衡性和社會穩定。

有了阿塔圖爾克大壩,周邊荒漠變良田

(圖片:gokturk_06 / shutterstock)▼

(圖片:Naeblys/ shutterstock)▼

除了官方興修的水利工程,非法私采地下水毫無疑問也爲緩解旱災做出了貢獻。土耳其有200000口井,其中半數屬於不合法狀態。這一問題在中部科尼亞盆地尤其嚴重,早在2008年就有92000口井被調查出來,合法開採的不到三分之一。

只不過,誰都能看出來,這樣的行爲是透支未來可用的水量。只33年的時間,科尼亞盆地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4.3米,其中80%的降幅發生在近十年以內,並且水位下降還在加速。

乾旱土地上的科尼亞農業基地

地上是豐收的作物,地下是不斷下降的水位

(圖片:google map)▼

然而珍惜水資源的行動不會因爲水源珍貴就自發形成。目前土耳其節水農業還在推廣的過程中,大水漫灌依舊是常態,農業消耗了四分之三的水資源,還帶來水土流失、鹽鹼化等次生問題。

旱災愈加頻繁

2020年,土耳其面臨新冠流行、債務問題、經濟衰退、地震、對外軍事冒險的多重威脅,乾旱也靜靜發酵。

從進入夏天之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就嚴重缺乏降雨。這種情況惡化到9月,迪內爾省降雨量僅有往年的一半,大壩水位也縮減到僅剩20%,河牀龜裂,農田板結,連水庫中的魚都成片死亡,遭遇91年以來最乾旱的夏季。小麥單產下降了30%,向日葵則直接收成減半,並影響到下游的食用油行業。

一場旱災,種得越多虧得越多...

(圖片:Prometheus72/ shutterstock)▼

一些農民爲了減少損失,只能選擇不再播種。

地中海氣候降水集中在冬季,人們本將大規模降水的期待放在了下半年。可是,如今土耳其已經入冬,11月的中西部降水量依舊腰斬,旱情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蔓延到了安納托利亞中西部和往日非常溼潤的黑海沿岸。

(圖片:HSN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

土耳其農業與林業部長帕克米德利(Pakdemirli)已經確認,這是土耳其5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結合17年旱災的定性,似乎5後面還應該加一個0。

當土壤水分不足,小麥播種就會延遲,橄欖則會減產、出油量降低,甚至成片死亡。安納托利亞中西部作爲土耳其最重要的農業產區,播種季節的生產秩序被打亂,就意味着半年後的收穫季節還會有新的麻煩,嚴重時可能威脅到土耳其的糧食安全。

水對於城市人口是消費

對於農村則是基本的生產要素

壓力主要還在農村頭上,尤其是水權較低的窮人

(圖片:sezer66 / shutterstock)▼

城市成熟的供水系統時常給人以用之不盡的錯覺,其實,當乾旱成爲長期問題,城市供水的壓力甚至會比農村更大。安卡拉、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是土耳其排名前三的大都市,也是該國人均水資源最緊張的前三名,居住在其中的上千萬人口用水高度依賴城市周邊的水壩。

比如安卡拉西北方的薩勒亞爾水庫

(圖片:Bilal Kocabas/ shutterstock)▼

如今三大城市周邊的大壩水量明顯減少,水位普遍只有最高水位的2-4成。新冠病毒讓國民更重視清潔,導致用水量上升了20%。這一增一減讓大壩庫存更禁不起消耗,如果不算降雨、調水帶來的補充,伊斯坦布爾附近的大壩只能再堅持兩個月。

好消息是,降雨近幾日在西部出現,氣象工作者認爲1月份降水量會恢復正常,旱災終於結束了。短期問題容易解決,氣候變化卻難以逆轉,土耳其的人口增長短期內也不會斷崖下跌,未來人均淡水資源必然更少。

土耳其雖然近年來在國際爭議頗多,但是其國家能力和經濟發展是無法否認的,對內,土耳其未來推進節水農業的速度大概會越來越快,水壩也大概率會越建越多。

那麼對外,因水而起的國際矛盾恐怕也會愈演愈烈,中東可能正走向一個水源爭端如油氣資源爭端一般尖銳的未來。

中東這幾條頗爲勉強的大河

實在是不夠你們爭的

(幼發拉底河,圖片:NASA)▼

參考文獻:

1.https://www.hurriyetdailynews.com/turkey-experiencing-worst-drought-in-44-years-minister-124902

2.https://www.cumhuriyet.com.tr/haber/turkiye-en-kurak-eylul-ve-ekimi-yasadi-bugday-ekilemedi-zeytin-dalinda-kurudu-1795135

3.https://www.climatechangepost.com/turkey/droughts/

4.https://www.middleeasteye.net/news/turkey-drought-dams-low-water-level-rain-agriculture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Yavuz Sariyildiz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