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上古神話》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僞史,保證不涉時政

在歷史愛好者的“飯圈”裏面,夏朝是一個存在巨大爭議的話題:一方面,《史記》中有詳細的夏朝世系,甚至連“太康失國”、“孔甲亂夏”這樣的典故,都有相對清晰的記載,並且,夏朝初年推行“家天下”以後,一度遭到“有窮氏”這些部族的抵制和反彈,這樣的現實,也符合“新制度確立,會遭遇舊勢力抵制”的客觀社會規律,因此怎麼看,夏朝都是存在的,畢竟古人如果杜撰夏朝,未必能杜撰的如此符合客觀運行的規律。但是,按照《史記》提供的世系,夏朝大約存續四百年左右,但是奇怪的是,夏朝的遺址,目前只找到了一個具備重大爭議的“二里頭”遺址。

不過,隨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學者發現了一個更加尷尬的現實:那就是夏朝其實是一個比堯舜時代還落後的時代。當然,本着歷史唯物角度來看,堯舜未必是具體的某個人,反而更可能是原始部落酋長的一種尊號。在陝西,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石峁古城。根據相關儀器的探測,可以確定石峁古城的形成年代大概是公元前的24世紀前後形成的——而夏朝,傳說是起自公元前的21世紀。既:這座古城比夏朝要早出現三個世紀。按照時間線推算,屬於堯舜時期(既:新石器後期)的建築。

石峁古城的設計,讓人驚歎堯舜部落的財力:因爲修建城牆,是基於部落出現剩餘價值以後纔會考慮的事情。而石峁古城可以用規模宏大來形容。並且,這古城在防禦體系方面,還經過一番相對嚴密的設計。能完成這樣的設計,也說明堯舜部落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腦體分工。此外,在古城內,還發現了手工業作坊的遺址。這種情況讓專家感到意外:因爲多數學者認爲,手工業作坊的出現,大多是在進入奴隸制社會以後,在原始社會出現作坊的情況很罕見。

反倒是“二里頭”遺址,論規模不如石峁古城大,論城建設計,“二里頭”的設計水平十分粗糙,完全不敵石峁古城這麼“精密”。甚至出土文物的藝術性水平,也是石峁古城比“二里頭”高超很多。這就讓人感到反常了:這夏朝,簡直是一個大倒退的王朝。其實這種情況在後來的歷史上,存在過類似的情況:古代柬埔寨的吳哥王朝,曾經創造過讓元朝使節都讚歎的文明(元朝使節在《真臘風土記》)一書稱讚吳哥王朝的文明),但是,吳哥王朝後來因爲遭遇天災等因素,出現大幅度衰敗。

最終,吳哥王朝的百姓被迫放棄故土,到了柬埔寨其他地區生活,以至於吳哥王朝一度被遺忘四百多年,而吳哥王朝的百姓,也在這數百年的歲月裏,逐漸倒退到了原始社會的部落狀態。其實夏朝比堯舜時代落後,原因也是如此——帝舜後期,全球因爲氣候發生變化,而出現大幅度的水患。水患嚴重破壞了原始社會的脆弱經濟體系,最終導致夏朝“接盤”的時候,是基於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狀態。於是,有了文明塌陷的夏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