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一條終身要走的路,那就是成長。成長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學習,看到了一些關於學習很好的問題,這裏嘗試給出自己的答案。

這部分問題針對職業,問題的開始是。一個人想進入一個新行業,或者對某個事情感興趣,想擁有新技能。那該怎麼跟前輩學習呢?其實可以問出以下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者叫脫不花,是得到的CEO。

你是怎麼走上這行的?

我爲什麼會想做心理諮詢師呢?最初源自少年時代對人的好奇好奇,他爲什麼會變成這樣?是怎麼想的?如果我能看透別人的心理該有多好。

這樣做事情就會事半功倍,會更容易獲得那些夢寐以求的東西,比如錢,幸福的生活自由等。感覺這是一條捷徑,是一條更輕鬆的路。

成年後,覺得自己要提高一下,開始購買課程。剛開始買了經濟學課,學完後,觀察其他那門課的學的人最多,發現是心理學。

開始學習後,最初不以爲然,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一天天學下來,發現越來越喜歡,越來越着迷,探索自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對自己的瞭解越多,越喜歡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快樂,滿足感,成就感。

這行每天都在做什麼呢?

其實我並沒有真的開始心理諮詢師的工作,現在還處於學習階段,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完成固定的課程、寫作、健身。

我感覺這行的工作,就是看資料,跟來訪者面談,然後再整合記錄分析,做研究,看看問題出在哪裏,怎樣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要入門從哪裏開始最合適?

在我入門的時候,是從自己身上開始的。就像學習鍼灸一定是在自己身上先扎,學按摩一定是先在自己身上嘗試。

心理學也一樣,我最初學習的是精神分析,第一個被分析的就是我自己。被分析是一種什麼感覺呢?一種被治療的感覺。

分析就是看見。被分析就是看見自己身上的創傷,那些陰暗的角落。自己照亮自己,人能擁有的就只有自己,有時候錯的可能不是這個世界,而是自己的想法。

然後我發現精神分析是會上癮的,不管是自己分析,還是被別人分析,被一雙帶着愛意的眼睛看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幹這行基本能力要求什麼?

就我目前的學習總結出了四個,第一站在對方的角度,第二共情,第三無條件積極關注,第四關係中的第三隻眼。

站在對方的角度。這裏有個禁忌,就是不要質疑,反駁或挑釁。對方說什麼就是什麼,他說的就是他看到的世界。

他說自己是個蘑菇,那你就從蘑菇的角度跟他交流;他說他要自殺,就要把這件事情提到人命關天的程度。

這裏有個難點就是拋棄自私和自戀的本能,人本能會把90%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這是一種自制和自律,克服本能,關注他人的工作。

共情。就是對方的情感,你有沒有感覺到?有沒有在你心裏?我見過一種高級的方式,心靈感應,就是特別默契的狀態,對方一抬眼你就知道他要表達什麼。

我感覺那是一種愛,就是在那一個瞬間,我完全感受到了你的存在。感覺到心跳都達到了同步,那是一種非常棒的體驗。

無條件積極關注。客戶來這裏,肯定是有問題,作爲解決問題的人,要看到問題背後的積極動力。

比如一個孩子特別憤怒,是因爲本來該他的小紅花,被另一個同學搶走了。他開始哭,大喊大叫,甚至摔東西。

這時就需要關注到憤怒背後的積極動力。爲什麼會憤怒?因爲他覺得:我應該是最棒的,我應該得到小紅花。

當現實無法滿足他的想象,不符合他的自戀時,就有了強烈的憤怒。

關係中的第三隻眼。是說跟一個人聊天,不應該把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話題中,留出一絲注意力,漂浮在空中觀察,聊天中兩個人的關係。

我在把我的想象投射在你身上,希望你按照我的意志來。當然你也在這樣做。那最後是你聽我的,還是我聽你的呢?

看到話題,留意問題,通過這些分析,找出問題出在哪裏。在最初學習心理學時,我覺得好簡單,好神奇,好有趣。

但隨着越來越深入的學習,我越發感覺到複雜,人性的複雜,不同環境做出不同的應激反應,有着不同的個性。

謝謝你的欣賞,對於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的樣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