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知道嗎?河南有座奇特的村子,人們不在地上蓋房,全住地下!

隨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村莊都蓋起了小洋樓,而且樓越高,面子越大。但河南卻有一個奇特的村莊,他們不在地上蓋樓,反而蓋到地下!這是爲何?

這個奇特的村莊就是廟上村。廟上村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境內,這裏的村民常年居住在地坑四合院裏,在此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靜的“地下生活”。“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是對地坑院的真實寫照。

其實在陝縣,這種景觀很常見,但最爲壯觀的還要數廟上村。這些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國初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如今廟上村仍完好保存了70餘座地坑院,其中20座經過修整,面貌煥然一新。

廟上村人們居住的地方名爲地坑院,當地人也稱爲“天井院”、“地窯”,是古代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爲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至今已有四千年曆史。

地坑院地處黃土高原邊緣,土層厚且堅硬,窯洞還是天然的溫度調節器,冬暖夏涼,特別是它建造簡單價廉,對昔日貧窮的百姓來說,這是再理想不過的了,因此千百年來受到黃河岸邊豫西山區人們的喜愛。

步入村莊內,只見地面一片平整,其中有數個約四、五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深坑,一個深坑約十到十二米見方,下面便是當地人的居住之地。

在地坑邊上,有用土或青磚築造的約四十釐米高的矮牆,當地人稱其爲“攔馬牆”,說是爲了防止雨水流入和行人走夜路時不小心跌入。順着通道入內,便看到地坑院的全貌,四四方方的院落乾淨整潔,觀賞性極強。

前面有提到其中20個地坑院經過修繕,已煥然一新。爲了遊客參觀方便,將這20座地坑院連接起來,成爲專門的旅遊景觀,分別有商務院、民俗文化館、抗日紀念館等多個功能院落。因爲院落形狀相似,而且一個套一個,走在其中極易迷路。

就曾有位遊客在觀看拍照期間與“大部隊”失聯,在其中兜兜轉轉,多次返回原地,最後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才找到出口,可以說十分有趣了。

那爲何生活水平提高了,這裏的人們還不搬離地坑院呢?其實這與地坑院的好處有着密切的關係。除了窯洞的冬暖夏涼之外,地坑窯院還抗震、防風、清靜。

陝縣這裏的地坑院有4000多年曆史了,除了建造成本低外,還與當地特殊的地貌有關,這裏的黃土主要由石英和粉沙構成,土質結構十分緊密,爲挖掘地坑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樣奇特的村莊,在我國極爲罕見。而地坑院這樣一種簡單的居住環境,是中華文明長河中歷史遺產的精彩篇章,是黃土高原地帶生長的人與黃土深深的依戀之情,祖祖輩輩黃土人割捨不盡流淌着的血脈,這樣濃縮着歷史的建築,更值得人們觀賞。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