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里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俄羅斯是世界上第2個成功試飛完全由本國研發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國家,但卻成爲第3個服役此類先進戰機的國家。原因就在於,蘇-57實在是太不給力了,直到前兩天,俄羅斯網友才拍到第1架量產型蘇-57,準備交付,此時,距離它首飛已經快有11年了。

12月25日這天,恰逢聖誕節,俄羅斯空軍的“聖誕大禮”在路上。BMPD軍事博客報道稱,當天,有網友在新西伯利亞國際機場發現了一架前所未見的“藍色01”號蘇-57,這架飛機是由蘇霍伊位於共青城的“加加林”飛機制造公司生產的第二架量產型蘇-57,代號爲T-50S-2,序列號51002。

圖片:首架蘇-57量產型

BMPD稱,該機當時正在新西伯利亞機場轉場,可能飛往茹科夫斯基試飛中心,另一說法是飛往阿赫圖賓斯克的929國家試飛中心,正式向俄羅斯空天軍交付,作爲一種全新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俄軍也要在軍方試飛中心,對其進行全面測試,以編寫飛行訓練大綱,有一定數量後,就會組成戰鬥轉換(訓練)部隊,這一點,不論是美國的F-35,還是我國的殲-20,都有着類似的裝備過程。

圖片:“藍色01”其實是二號機了

大家可能怪了,“藍色01”號,爲什麼機身代號是51002,其實,它本來是2號機,真正的“初號機”已經墜毀了。在2018年8月的“軍隊2018”論壇上,俄國防部和蘇霍伊簽訂首份蘇-57量產合同,在2019和2020年分別交付1架蘇-57“第一階段”量產型戰機,也就是用117S推力矢量發動機的量產型,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去年12月24日,首架T-50S-1量產型飛機,居然在共青城工廠試飛時莫名其妙墜毀,讓蘇-57的服役又推遲了起碼1年。

圖片:使用的還是117S發動機

蘇-57作爲俄羅斯“未來前線航空兵系統”(PAK FA)計劃產物,是2002年開始發展的。首架原型機是2010年1月29日首飛成功,比我國的殲-20早了差不多1年,一共製造了10架原型機和3架靜力試驗機,但其試飛過程並不順利,其第5架原型機T-10-5在2014年因爲大火而燒燬了。

圖片:在新西伯利亞機場轉場

應該說,蘇-57和2011年首飛、2017年就服役的殲-20相比,是典型的起大早、趕晚集。特別是俄羅斯經濟狀況不佳,印度又暫停俄印出口型蘇-57FGFA計劃,導致其完善和試飛工作非常緩慢,蘇-57隱形能力欠佳、側彈艙之謎,主彈艙開艙的問題,備受軍迷爭議,直到前一段,蘇-57的發動機葉片雷達屏蔽器,側彈艙的位置等細節才逐漸明晰。

圖片:共青城廠組裝的後續蘇-57量產型

和殲-20一樣,航發比我國底蘊深厚很多的俄羅斯,蘇-57的發動機同樣是“兩步走”,對標美國F-135“目標發動機”的“產品30”最近才裝在蘇-57上測試,“軍隊2019”論壇上,俄國防部和蘇霍伊一共簽訂了76架蘇-57(包括2架“第一階段”量產機),後期型是否都是裝“產品30”的完整體,尚不明確,預計2027年交付完畢。

圖片:057原型機上的“產品30”

雖然蘇-57計劃是好事多磨,但對於俄羅斯來說,這一全新的隱形戰鬥機,現在總算是步入正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