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泳春 爲什麼面對同一棵樹會出現一個老師一種說法呢?問題就出在沒有搞懂《果樹營養循環學》,而是用同一種技術去對待不同的樹。 都知道,樹勢決定一切,也都知道樹勢主要有強旺樹和衰弱樹之分,但在實踐操作中卻往往會出現邯鄲學步,生搬硬套的技術手法。 比如:在目前市場要求優果優價的現狀下,我們就要反對盲目地短截與回縮,環割與環剝。但這並非是絕對的真理,對於那些5年以上只冒條而不掛果的幼旺樹來說,還有必要對臨時枝去適當地採取環割和環剝手段。對於那些只注重修剪而不注重施肥的老弱樹,也要進行適度的回縮和短截。 再比如:我經常講,下垂枝容易緩花坐果,所以一定要拉枝、扭枝、揉枝、轉枝。但我也同時寫文章說要《抑強留壯去弱疏旺》,儘量保障讓果樹是的強壯枝結果。於是,在實際操作中就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是要求側枝斜上,一種是要求側枝下垂。

一、首先看果樹是長枝型品種還是短枝型品種。

短枝型品種的果樹,比如紅星、嘎啦、粉紅女士、短枝富士等,其生長習性都是成枝力弱,成花力強,容易形成中短枝,不怕不結果,就怕不冒條。修剪時間:入冬之後至三九之前。修剪手法:不得環割和環剝,依據樹勢可進行適度回縮和短截,但對於弱樹儘量不要採取“三芽剪”和“留樁甩辮剪”,以免造成大量雞爪枝。不得扭枝和揉枝,可以適當拉枝,但角度要保持斜上爲佳,做到強壯枝結果。對於密植雙矮,可以拉枝下垂,除舊換新。 長枝型品種的果樹,其生長習性都是成枝力強,成花力弱,容易形成中長枝,不怕不冒條,就怕不結果。修剪時間:採果後帶葉修剪爲佳。修剪手法:對於一年生長條和臨時枝可以環割和環剝,回縮一定要掌握輕重緩急,不得以側枝帶頭;側枝不得戴帽剪或關門剪,以抬高枝角爲主。長枝型品種不適宜矮化密植種植,對於喬化大冠長枝型品種的果樹,儘量少動剪多動手,將中下部主枝上有空間的側枝進行120度拉枝,形成大量的串花結果。

二、其次看樹勢的強弱。強樹多留結果枝和緩花枝,少留輔養枝,不動鋸,少動剪,多動手。可以預留串花和雙果,以果壓冠,果花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0cm,依據枝勢和掛果量,在坐果之後方可確定是否摘心。 弱樹多留輔養枝和緩花枝,少留結果枝,因爲弱樹最容易緩花結果,需要不斷地抬高枝角,更新結果枝組。不得留串果和雙果,果與果之間最好保持在20~25cm的距離。對主枝可採取回縮手法,以背上或背下枝帶頭。

三、再次看樹齡、看地形、看地勢、看緯度、看旱澇、看樹形。

幼樹結的老枝果,老樹結的新枝果。幼樹不怕多結果,老樹但怕不冒條。幼樹少動剪,多動手,老樹多動剪,少動手。幼樹開張和降低枝角,老樹扶持和抬高枝角。幼樹單軸延伸,側枝甩放,老樹落頭回縮,培養新的結果枝組。 地形分東西和南北,迎風和背風,坡底和垣地,靠牆和臨溝。東和北不易結果,迎風和麪陰不易結果,窪地和靠牆不易結果,臨溝易招冰雹襲擊。 地勢有高有低,有爬坡地和轉溝地,有臨河地和麪林地,地勢高低影響開花時間的早晚。黃土高原地區海拔高於800米皆爲優生區,順溝向北爬坡地易招冰雹襲擊,向南轉溝地難有冰雹災害,臨河地長樹難結果,面林地易招病蟲害。環渤海灣地區因爲緯度偏北,所以面海和麪南的丘陵地帶皆爲優生區。 緯度有寒帶、溫帶和亞熱帶之分,果樹生長與緯度有很大的根系,緯度不同,生長期和開花時間的早晚也不同。西藏在河谷地帶的林芝適宜蘋果樹生長,西南地區的貴州、雲南、四川在海拔2300~2800米之間的高原亦可生長,天山以南的阿克蘇亦可生長,賀蘭山南麓的寧夏亦可生長,東北的黑龍江適宜沙果種植,遼寧、河北、山東等環渤海灣地區適宜長枝型品種的蘋果樹種植。除此之外,很多地區也能夠種植蘋果,但如果品種選擇不對,容易產生次果。 旱地適宜短枝型品種,澇地適宜長枝型品種,低平地帶適宜矮化密植,高寒地帶適宜喬化大冠稀植。樹形在此不再贅述,另有關於樹形的文章可以借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