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針對未持有互聯網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了下線處理。

支付寶方面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互聯網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隨後,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APP、京東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等平臺也已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

近年來,部分中小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存款規模得以快速增長,這一現象已經受到監管層關注。

日前,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甚至表示——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存款: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

銀行在互聯網渠道吸收存款,這種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孫天琦認爲,部分地方銀行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得以從全國吸收存款,從負債業務看已成爲全國性銀行。

新流財經瞭解到,去年末開始,已經有個別中小銀行,收到當地監管的窗口指導,暫停在互聯網渠道吸收存款。

此外,近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紛紛均發佈公告喊停“靠檔計息”的產品。

實際上,在2019年,就有銀行收到人行窗口指導,整改靠檔計息存款產品。

越來越多的巨頭對銀行存款產品的主動調整,也預示着,接下來銀行通過互聯網渠道吸收存款會愈發艱難。

銀行通過互聯網渠道攬儲正成爲市場十分敏感的業務,未來走向尚不明確。

吸儲渠道受限,但銀行儲蓄存款指標並沒有減少,尤其是沒有網點的民營銀行,未來可以藉助何種方式輕鬆、高效攬儲?這恐怕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銀行人面臨的大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緊急關頭,已有銀行開始計劃用積分權益來吸引存款用戶。

已有銀行緊急建設存款積分項目

在消費金融市場繁榮的這幾年,銀行信用卡、各類消費金融公司爲了吸引新用戶或者活躍老客戶,建立會員體系,以免息券、低息券、自身商城優惠券,或者音視頻會員、電商購物卡等形式吸引用戶的運營思路已經廣泛推廣。

這其中銀行信用卡積分體系最爲成熟,消費金融公司由於無法像銀行那般有收單商戶、自營商城等業態,所以也並不能按照交易來定製積分。

通常消費金融公司的積分體系有付費制和註冊會員制兩種——

付費制即用戶以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價格開通平臺會員,可以享受貸款利息折扣或者消費金融公司分期商城優惠,以及第三方音視頻會員等權益。

註冊會員制即用戶註冊該貸款平臺之後通過打卡、簽到、消費習慣等積累積分,積分到一定值,平臺會送免息券等。

如果將積分會員的想法搬到銀行儲蓄存款端,實際上也可以利用成很好的用戶運營方式,只是策略會略有不同。

比如,新流財經發現,百信銀行首頁的“小鯨喜”欄目就是一個儲蓄權益平臺。

據百信銀行“小鯨喜”頁面顯示,用戶將資金轉入百信銀行,就可以獲得對應的“蝦米”(可以理解爲積分),當前活動期間,資產達標10-99元,平臺贈送500蝦米;資產達標100元-499元,平臺贈送1000蝦米;資產達標1000-4999元,平臺贈送3000蝦米……蝦米可以用於兌換視聽、餐飲、購物、出行等福利,比如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網易雲音樂、QQ音樂、滴滴打車、美團外賣等免費會員福利。

有從業者分析,百信銀行平臺的福利權益以互聯網平臺會員居多,會比較容易吸引年輕用戶,此外,百信銀行設置的積分兌換門檻並算不高,這也很容易激發用戶的活躍度。

換個角度來看,存錢就送日常生活需要的會員,和傳統銀行在線下推廣“存款就送雞蛋、米麪油、購物卡”是一個道理。只是針對的人羣屬性不同罷了。

伴隨着儲蓄存款人羣年輕化,以及銀行互聯網化,銀行自身的用戶運營手段應該緊跟時代潮流。

某農商行人士坦言,監管對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吸儲意見尚不明確的當下,其所在的銀行也正在緊急建設積分項目,屆時大概率會接入京東商城的權益以及當地商超和送貨平臺的權益。

本身,抓住用戶日常生活剛需,就是每一類平臺用戶運營的根本要素。

存款和貸款用戶不同,對應的用戶運營思路也需要扭轉,所以銀行對應建設積分權益也差異較大。“貸款可以理解成用戶需要銀行,而存款則是銀行需要用戶。”某互金從業者直言,當前各類銀行存款利息大同小異,落到某些比較下沉的城市,當地的城農商行和大行分行爲了爭搶存款可謂花樣百出。

2019年末,浙江臨海市農商行杜橋支行曾推出“存款送豬肉”的活動,由於彼時豬肉價格正處於高位,該活動一度引發熱議。不過後來,該銀行被當地銀監局以“違規吸收存款”罰款25萬元,行政處罰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即商業銀行不得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採用其他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據悉,2018年6月,銀保監會曾下發《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重申,明確要求銀行不得采取七種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其中一項就是“不得違規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

“不能返還現金或者贈送實物,但並沒有禁止不能設計積分。”上述農商行人士分析,銀行信用卡積分已經存在多年,存款積分爲什麼不能有呢?

第三方金融科技市場新出路來了

有信用卡的銀行,都會設計信用卡積分,但存款家家銀行都有,卻並不是所有銀行都有存款積分。

對於大行而言,設計積分體系,對接第三方平臺權益都不是難事。

重點在於,大行網點衆多,吸儲壓力小過城農商行和民營銀行,從其對應的存款利率就能看出。所以,大行或許也不屑於用存款積分權益來吸引用戶,但對於小銀行而言,這卻是可以嘗試的方式。

尤其是對於城農商行而言,本地化屬性較強,與當地的小型商超聯手起來,將權益閉環打通,會大大增強用戶黏性。

此外,任何積分體系,可利用和修改的空間很大,對應吸引用戶的靈活度也很高。

上述農商行人士分析,或許,一些本地商超沒有線上會員對接能力,銀行大可直接爲其建設一套,如此一來,合作商超就成了銀行的對公客戶,以及收單商戶,一條龍解決了銀行數條業務線指標。

但眼前的難題在於,對於中小銀行而言,設計這類積分體系的人力或許並不充足。

如此一來,也就衍生了一塊第三方市場——爲銀行設計存款積分體系。

近年來,監管鼓勵金融科技發展,第三方金融科技市場玩家衆多,競爭激烈,爲消費金融公司對接第三方會員權益這類並不難實現的業務,一度是他們爭搶的熱點。

但由於目前設計存款積分權益體系的銀行並不多,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涉足該業務也並不多,做得好的公司更是屈指可數。

某前民營銀行人士告訴新流財經,曾引入某頭部上市IT服務商爲自己銀行建設積分體系,但最終並不滿意。

這類項目本身並不難實現,所以對應的合作費用不會很高,對於不缺大項目的第三方科技公司而言,或許重視程度會有所欠缺。

但對於中小科技公司而言,這將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此外,銀行如果不能直接在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上吸儲,那有流量有權益有科技能力的互聯網平臺,能否直接爲銀行設計積分系統,再對接自身平臺權益,以此達到服務銀行,爲銀行獲客、活客的目的呢?

銀行攬儲越來越難,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應該看到其中隱藏的大市場。

毫無疑問,誰能在合規的邊界內,找到減輕銀行吸儲壓力的好方法,誰就是下一場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