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中的兩大心理陷阱,追求優越感和掌控力。

人與人交流、溝通,不可避免的會掉進追求優越感和掌控力的陷阱之中。曾幾何時,“非暴力溝通”成爲人們熱議的話題,然而最終還是落得一個“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心理學家認爲,如果你無法做到某事,意味着你並非真的懂得其中的道理。正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由於涉及的因素太多,只要一方面沒有做好,就會導致溝通的失敗。不僅要在認知層面明白應該好好溝通,還要在情感、信念、價值觀、世界觀等層面明白好好溝通。本文將從心理學各層面,進行深度剖析。

溝通中的兩大陷阱

優越感

個體的認知通常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所以人們普遍的認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要比其他人更加“正確”。基於這一原因,人與人溝通是難免或多或少的暴露出一些優越感。當優越感成爲個體維持自我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礎時,在溝通時就會讓人很不舒服。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不僅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還總是說別人身上有許多問題。可想而知,在這種狀態下溝通,很難達成某種共識。當彼此各執一詞時,誰也無法說服誰,最終兩人不歡而散。

掌控欲

人們基於潛意識裏對安全感的需求,總是想方設法的控制周圍的人和事。正因爲如此,許多人在溝通時難免暴露出對他人的干涉。別人希望我們這樣做而不要那樣做,好像是爲我們着想,歸根結底事情正在朝着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如果一件事跟他完全無關,那麼他也不會如此“上心”的幫助你。每個人都一樣,哪怕是社交中不是很強勢的人,在與他人溝通中也會或多或少體現出對他人的掌控欲。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被他人操控時,很顯然會產生逆反心理,最終溝通失敗。

溝通的兩大真實目的

獲得理解

獲得理解其實就是掃清障礙。無論是追求某一目標,還是渴望按照自己意願生活,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的阻礙。他們會以各種理由和藉口來阻撓你,根本原因是他們對自己的價值觀不夠自信。想讓你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從而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好好溝通,獲得身邊人的理解,才能夠掃清障礙繼續前行。很多人懶得溝通,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以至於我行我素、無所顧忌。得不到他人的理解,無論你的想法多麼正確,你也很難一個人走下去。

獲得支持

獲得支持其實就是獲得資源。當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時,除了要掃清前行的障礙,同時還需要獲得他人的支持。由於人的真實需求都是通過社交來完成的,必要的人際往來是不可避免的。當你意識到某人可以幫助你時,你更應該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技巧了。首先要克服溝通中的優越感,因爲你在某種層面上可以說是有求於人,總是覺得自己很有優越感,那麼別人也很難幫助你。其次要克服溝通中的掌控欲,沒有人應該幫助你,你也不可以通過道德綁架、情感綁架的方式命令他人幫助你。

溝通中如何好好說話?

不在有情緒時溝通

有許多人習慣帶有情緒的跟別人溝通,以爲這樣就會讓別人妥協。這樣的人追溯到童年時期,他們只要一生氣或者一哭泣,父母就會完全滿足他們的要求。長大後,他們習得了童年時期的行爲模式。只要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對他人發脾氣或者埋怨別人。他們心裏面認爲,只要自己帶有情緒的跟別人溝通就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很顯然這是在用過時的經驗,處理新的情境。只有讓自己保持冷靜,才能夠理性地進行溝通。任何情緒化的溝通不僅達不到效果,往往還會適得其反。

克服優越感與掌控欲

在溝通過程中要努力克服優越感和掌控欲,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在有明確目的的溝通中(比如面試),你的目的是讓別人理解、認可、信任你,如果暴露出優越感和掌控欲反而會讓人覺得反感,也不會贏得別人的理解、認可和信任。哪怕是在閒聊中(日常交談),刻意地暴露出優越感與掌控欲,都會降低別人對你的好感度。久而久之身邊的人逐漸疏遠你,你最後只落得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保持合理的謙遜的態度,但是不要過分自卑,面對任何人都要大大方方,會讓人賞心悅目。

有信任的溝通

人與人溝通的前提是基於某種信任,哪怕這份信任可能並不那麼牢靠。如果你潛意識對某人充滿了質疑,那麼就會在溝通中暴露出對他人的敵意。這種敵意讓人很沒有安全感,這樣的溝通也不會得到任何共識。如果你對某人完全不信任,那麼你也沒有必要進行溝通。只要有溝通的必要,就應該給予對方一定的信任。非暴力溝通的一個大前提,也就是信任。信任也並非無條件的信任,但是至少不是無條件的質疑他人。

總而言之,人與人溝通中很容易暴露出優越感和掌控欲,只要克服這兩點就能夠做到非暴力溝通。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