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需求的契合程度,決定了兩個人能否走下去。

人與人相處是爲了滿足需求,人與人的關係是否穩定,取決於需求的互補程度。這裏是指除了親密關係之外的關係,例如朋友、同事、舍友、同學等等。如果兩個人可以持續滿足對方的需求,那麼這兩個人的關係就能夠長久地維持下去。親密關係則與之相反,在親密關係中更看重共同需求的契合度。這是因爲在親密關係中,兩個人創造的價值是有限的,基於有限的價值,每個人都想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此時兩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勢必會產生分歧。如果分歧越來越大,那麼兩個人的感情也會出現問題。

共同需求對關係的影響

普通關係

共同需求對於普通關係而言,更多的是競爭。不管是朋友、同事還是同學,因爲某樣事物你想要而我也想要,那麼我們之間就形成了競爭關係。競爭的激烈程度,取決於這樣事物的稀缺性。例如,如果兩個人同時喜歡上某個人,那麼這兩個人的關係就會越來越疏遠。因爲他們會互相猜疑,直到再也不信任對方爲止。這種情況下,彼此的競爭處於優勝劣汰的局面,對關係的打擊是巨大的。再例如,兩個人同時看到某件衣服、某部手機,由於不具備稀缺性,彼此的競爭也就會小很多。

親密關係

共同需求對於親密關係而言,更多的是合作、分享。對於親密關係而言,如果想要的某樣事物是一樣的,那麼兩個人就可以集中力量來滿足共同的需求。相反如果彼此的需求不一致,每個人都在爲滿足自己需求而努力,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自己的需求上,那麼親密關係可以說是可有可無,久而久之就會慢慢疏遠。共同需求之所以能夠讓親密關係更加穩定,就是因爲人們會對滿足需求的人產生依賴。其他與之相關的價值觀、世界觀、生活目的、理想信念等,都是建立在共同需求之上的。

爲什麼親密關係穩定與否,取決於共同需求的契合度?

經濟層面

由於兩個人所創造的價值是確定的,那麼滿足兩個人的共同需求,遠比滿足彼此的差異需求更加節省成本。例如,親密關係中的一方想要攢錢買房子,但是另一方卻想着攢錢周遊世界。這就意味着有限的經濟不能夠同時滿足兩個人的需求,那麼這兩個人的關係就會出現問題。你可以歸結爲世界觀的差異,也可以歸結爲人生觀的差異,但是歸根結底是缺乏共同需求造成的。從省錢這方面來講,共同需求的契合度越高,親密關係的穩定性也就越強。因爲彼此在一起,能夠最大程度落得實惠。

情感層面

個體的自我需求沒有滿足前,看到別人需求得到滿足時,會產生排斥心理。在親密關係中,如果彼此的需求有差異,那麼無論誰的需求先獲得滿足,那麼另一方一定會產生排斥甚至是嫉妒心理。外在表現就是,一方會指責另一方亂花錢,而且事先也不跟他商量。因爲那個人購買的東西,並不能夠滿足這個人的需求,所以在這個人看來是亂花錢。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嫉妒心理,看到對方胡亂花錢自己也去胡亂花錢,最終導致關係破裂。這種情感上的微妙變化,即便不分開對彼此也是折磨。

認知層面

親密關係中,如果共同需求的契合度很高,那麼彼此在認知層面就會產生一些變化。例如,一些共同需求很高的親密關係,會認爲自己更加的幸福。因爲他們覺得彼此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理想信念方面高度的一致。其實這是一種認知錯覺,因爲個體真實需求得到滿足,其他方面都可以妥協。他們所認爲的高度一致,其實是妥協的結果。即便如此,由於他們彼此高度一致,所以親密關係可以長久維持下去。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培養共同需求的契合度?

充分溝通與交流

在建立親密關係之前,充分的溝通與交流,確保彼此在共同需求層面有更大的契合度。這一方式是基於彼此心智都十分成熟的基礎上的,其實也就是適用於年齡較大的單身者。這類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可以說很難再改變。正因爲如此,尋找合適的親密關係要比改造不合適的親密關係更加重要。改造一段不合適的親密關係,需要更多的時間成本,而他們顯然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這些事情了。

委身與妥協

愛可以讓一個人委身,愛也可以讓一個人妥協。真正相愛的人,會爲此而委身於另一人,也可以向一個人妥協。委身是基於信任,妥協是基於基本需求。基於對親密關係的信任,從認知上、從情感上相信對方,支持對方的決定,能夠更大程度建立共同需求。基於基本需求的滿足,在維持一段親密關係的基礎上可以無限制的妥協。儘管這種方式一方勢必受到委屈,但是大多數普通家庭,都因爲爲了某種“大局”,而一再妥協。

總而言之,共同需求的契合度,可以檢驗一段親密關係的健康程度。如果彼此的需求差異過大,那麼分開也是遲早的事情。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