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價值觀感到優越的人,總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

人們在認知世界時,通常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因此,許多人在價值觀形成初期,總是會有莫名的優越感。具體的行爲表現就是,他們固執的以爲只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追求的夢想是有價值的,而別人所做的事情是沒有價值的。基於這種刻板認知,有些人就本能地對他人指手畫腳。一方面,他們對別人指手畫腳是爲了體現自己在價值觀方面的優越感;另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價值觀不夠確信,只能通過否定他人的價值來提升對自我價值的確信。無論從哪一方面講,這類人的價值觀都是不夠成熟的。

價值觀的三個層次?

層次一:以獎懲爲中心

在人們童年時期,由於對於自己同外界的關係是模糊的,他們總是需要不斷探索外在世界。在這個階段,人們價值觀的形成主要取決於“獎勵與懲戒”。個體的行爲如果能夠得到獎勵,那麼他就認爲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相反如果個體的行爲得到的是懲戒,那麼個體就會認爲自己的事情是沒有價值的。然而,無論是獎勵還是懲戒,本身與個體行爲價值本身沒有關聯,而是由其身邊的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等等)所決定的,所以個體的價值觀並不全然是客觀的、理性的。

層次二:以自我爲中心

離開原生家庭之後,家人不能隨時隨地照顧個體,這一階段個體有着更多的自主性。在這個階段,個體價值觀的形成主要是以自我爲中心。基於安全感、歸屬感、愛的基本需求,凡事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行爲,在他們看來就是有價值的。無論是以真誠的方式,還是以謊言的方式,只要滿足這些需求,他們就會認爲自己的行爲是有價值的。這一階段的個體之間,難免會有認知、情感、思想、信念方面的爭執,爭執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覺得自己的價值觀是對的。於是,這一階段的人習慣性地對他人指手畫腳。

層次三:以社會爲中心

個體踏入社會之後,適應力良好的個體將逐漸擺脫以自我爲中心的認知模式。這一類人將開始適應以社會爲中心的認知模式,並且建立以社會爲中心的價值體系。由於個體的真實需求離不開社會,個體爲了滿足自己的真實需求,必然要迎合某種價值體系。心智成熟的人會以更加成熟的方式來認知世界,而那些心智不成熟的人,仍然會以自我爲中心來認知世界。其結果就是,心智成熟的人在社會中更加如魚得水,更容易滿足自我需求;心智不成熟的人則逐漸疏遠社會,自我需求也難以滿足。

喜歡對他人指手畫腳的人,暴露出價值觀優越心理

價值觀優越心理

價值觀優越心理同其他優越感一樣,都是爲了凸顯自己而存在的。這意味着,個體並沒有將自己視爲全人類的一員,而是視爲超出全人類的“少數羣體”。很顯然,這種認知模式所暴露出的,是個體以自我爲中心的價值觀體系。當個體將自己視爲世界的中心時,就會對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爲無比認同,進而否定那些與自己所思所想、所作所爲不一樣的個體。這種病態般的價值觀優越心理,反而暴露出他們內心是多麼的脆弱,因爲他們的價值體系是如此經不起推敲。

對自我價值觀的不確信

優越感通常是爲了掩飾內心的自卑而存在的,對價值觀感到優越的人也不例外。他們內心對自我價值觀不夠確信,所以當看到別人與自我價值體系不一樣時,就會感到受到威脅。他們對這些人指手畫腳,目的是讓這些人放棄自己的價值體系。例如,有些人特別害怕別人說自己“偶像”不好,因爲他們覺得這不僅是否定他們的“偶像”,同時也在否定他們自己。很顯然這是一種不成熟的價值觀,因爲成熟的價值觀並不是唯一的、永恆的、固定的,而是理性的、客觀的、發展的。

如何消除價值觀優越心理?

以社會爲中心認知世界

根據前文所講,價值觀的建立有三個層次,分別是:以獎懲爲中心、以自我爲中心、以社會爲中心。對價值觀感到優越的人,通常停留在第二個層次即以自我爲中心。只要學着以社會爲中心來認知世界,來構建價值觀就能夠消除價值觀優越心理。這是因爲,當你將自己視爲社會中的一員時,你同他人而言是沒有絲毫優越感的。你想要滿足需求的前提,是你能夠提供相應的價值。在這樣一個互動的形式中,社會成員互相滿足彼此的需求。

以理性、客觀構建認知體系

以自我爲中心建立的價值觀的前提是,他們的自我需求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滿足。這意味着他們不會爲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也從來沒有經歷過“人間疾苦”,他們生活的物質基礎全然來自於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贈予”。基於這一點,他們總是容易以感性的方式來認知世界。只有以理性的、客觀的方式來構建認知體系,才能夠消除內心的優越感。當你再想要對他人指手畫腳之前,想想一想對方爲什麼會這麼做?個體的所有行爲,幾乎都是爲了最大程度滿足自我需求。所以,不要不問青紅皁白就指責別人的行爲。

總而言之,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價值觀的碰撞。基於滿足自我需求的目的,沒有誰的價值觀比別人更加優越。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