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一位明君吗?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

康熙自幼好学,性格坚毅,刚正不阿,16岁除鳌拜,20岁战吴三桂,平定战乱。作为一位皇帝,康熙的确政绩卓越。在康熙的领导下,清朝也曾一度国泰民安,百姓美满幸福。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下,社会各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此时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我们的新疆和西藏也在这一时期被纳入我们中国的版图。

虽然清朝末年遭到了领土瓜分,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如果没有清朝,我们国家的版图也不会有如今这样完整这样庞大。

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清朝,这样一位英明的康熙皇帝,虽然犯下过一些小错误,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清朝末年闭关锁国政策下,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我们不禁产生疑问:曾经统治1000多平方公里的清朝,怎么会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仅仅是因为闭关锁国吗,朝廷腐败吗?

是因为我们大清的军备力量落后太多了吗?为什么曾经冠绝全球的清朝,这么快就衰落了?其实要告诉各位的是:清朝早期的军事力量,不仅不弱,反而是谁也惹不起的状态。西方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曾经有很多航海家来到清朝,都拜服于清朝的强大。

但也正是因为当时清朝过于强大,其他国家和清朝的落差太大,导致我们当时的皇帝认为世界还在追随清朝的脚步,于是把所有外来使者都赶出了国门,开始了闭关锁国的年代,而这次闭关锁国时,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悄悄壮大。

不过虽然西方在发展工业,强大的清朝内部依旧没有落后,也没我们认为的完全与世界脱节。甚至可以说,在清朝早期的武器装备,完全紧跟世界潮流。例如我们认为清朝末年火枪才出现在国内,其实清朝早期火枪就有了。

但这一切终于停止了发展,是因为康熙一个决策失误,流放了一位武器专家,如果这位专家没有被冤,那么清朝的武装力量绝对将会是领先世界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存在“落后挨打”的下场,列强们也根本不敢动清朝一根毫毛。究竟是什么人,有如此大的个人能力,能带领军备力量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当初这位让西方胆寒的军事家:戴梓。

戴梓1649年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是清朝的武器制造家。戴梓精通天文算法,懂兵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形容他是“会带兵打仗的理工男”形象。

在康熙15年,因平反战乱有功,被康熙封为道员。在北京面见康熙后,康熙发现此人不仅精通西方物理和兵法,而且还能诗善文,于是任命戴梓为翰林院似讲。

差不多就可以理解成戴梓此时已经成了皇上眼中的“红人物理老师了”。他不仅懂理论,还懂制造。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研制出了比西方还要早的重型火炮,被称为“冲天炮”或“子母炮”。康熙当初平定葛尔丹叛乱,多亏了戴梓发明的火炮,此时戴梓又被封为“威远大将军”。

此时的戴梓,已经研究出了火枪火炮,而且性能不逊于西方,所以让清朝对西方的军备力量丧失了戒心,而看不起西方的火炮。

此时大清还没有闭关锁国,西方使者面见康熙是常有的事,每次来北京,西方都会给康熙展示最新的火器。看起来是展示,其实就是示威的手段。不过当时的清朝根本不怕,因为有戴梓这一员猛将。在戴梓的指导研发下,西方每带来一件武器,清朝就能很快仿造出来一模一样的。从那时候起,西方列强知道了清朝有这么一位武器制造大师,根本不敢造次。

但就是这样一位国家大器,却因为一个冤案被康熙流放了。当时康熙的朝廷内,有很多外来的传教士,其中有一人叫“南怀仁”。戴梓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于是南怀仁编造了戴梓勾结洋人的事实,向康熙进谏。

南怀仁之所以要陷害戴梓,就是因为刚才的冲天炮。因为南怀仁是比利时的传教士,他把冲天炮带到康熙面前的时候夸口说“只有比利时人”能造。结果不成想戴梓仅用了10天就把冲天炮研制出来了,让南怀仁丢尽了面子。

南怀仁对这件事怀恨在心,逮住了机会找康熙抹黑了戴梓这个人。 "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戴)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

而康熙脑子一热竟然相信了,于是一道圣旨就把戴梓流放到了盛京(沈阳)。文献里记载: "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戴梓就这样一个人在严寒之地生存了30年,只能靠卖卖字画为生。直到1704年才被赦免回乡,留居在铁岭一带。可是此时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戴梓不在,武器研发停止,西方列强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威力越来越大。终于清朝的军备力量,被西方彻底拉开了差距,而且再也追不上了,这直接给之后的列强用火炮打开清朝大门埋下了伏笔。

根据《辽海丛书》记载,戴梓在沈阳曾经写下一首诗《浑河晚渡》: 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入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戌楼。

诗里写到“忽闻盛京城里传来低婉的钟声”,可见戴梓一人在沈阳流放时,是如何落寞,心境有多么难平。

如果当初康熙没有流放戴梓,而是让戴梓展开军备工作,在戴梓的指导下,清朝绝对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西方轰开大门,清朝的武器装备也一定是领先西方的。

但无奈的是:历史没有如果。#康熙皇帝#清朝#戴梓收藏

但也正是因为当时清朝过于强大,其他国家和清朝的落差太大,导致我们当时的皇帝认为世界还在追随清朝的脚步,于是把所有外来使者都赶出了国门,开始了闭关锁国的年代,而这次闭关锁国时,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悄悄壮大。

不过虽然西方在发展工业,强大的清朝内部依旧没有落后,也没我们认为的完全与世界脱节。甚至可以说,在清朝早期的武器装备,完全紧跟世界潮流。例如我们认为清朝末年火枪才出现在国内,其实清朝早期火枪就有了。

但这一切终于停止了发展,是因为康熙一个决策失误,流放了一位武器专家,如果这位专家没有被冤,那么清朝的武装力量绝对将会是领先世界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存在“落后挨打”的下场,列强们也根本不敢动清朝一根毫毛。究竟是什么人,有如此大的个人能力,能带领军备力量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当初这位让西方胆寒的军事家:戴梓。

戴梓1649年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是清朝的武器制造家。戴梓精通天文算法,懂兵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形容他是“会带兵打仗的理工男”形象。

在康熙15年,因平反战乱有功,被康熙封为道员。在北京面见康熙后,康熙发现此人不仅精通西方物理和兵法,而且还能诗善文,于是任命戴梓为翰林院似讲。

差不多就可以理解成戴梓此时已经成了皇上眼中的“红人物理老师了”。他不仅懂理论,还懂制造。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研制出了比西方还要早的重型火炮,被称为“冲天炮”或“子母炮”。康熙当初平定葛尔丹叛乱,多亏了戴梓发明的火炮,此时戴梓又被封为“威远大将军”。

此时的戴梓,已经研究出了火枪火炮,而且性能不逊于西方,所以让清朝对西方的军备力量丧失了戒心,而看不起西方的火炮。

此时大清还没有闭关锁国,西方使者面见康熙是常有的事,每次来北京,西方都会给康熙展示最新的火器。看起来是展示,其实就是示威的手段。不过当时的清朝根本不怕,因为有戴梓这一员猛将。在戴梓的指导研发下,西方每带来一件武器,清朝就能很快仿造出来一模一样的。从那时候起,西方列强知道了清朝有这么一位武器制造大师,根本不敢造次。

但就是这样一位国家大器,却因为一个冤案被康熙流放了。当时康熙的朝廷内,有很多外来的传教士,其中有一人叫“南怀仁”。戴梓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于是南怀仁编造了戴梓勾结洋人的事实,向康熙进谏。

南怀仁之所以要陷害戴梓,就是因为刚才的冲天炮。因为南怀仁是比利时的传教士,他把冲天炮带到康熙面前的时候夸口说“只有比利时人”能造。结果不成想戴梓仅用了10天就把冲天炮研制出来了,让南怀仁丢尽了面子。

南怀仁对这件事怀恨在心,逮住了机会找康熙抹黑了戴梓这个人。 "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戴)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

而康熙脑子一热竟然相信了,于是一道圣旨就把戴梓流放到了盛京(沈阳)。文献里记载: "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戴梓就这样一个人在严寒之地生存了30年,只能靠卖卖字画为生。直到1704年才被赦免回乡,留居在铁岭一带。可是此时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戴梓不在,武器研发停止,西方列强的武器越来越先进,威力越来越大。终于清朝的军备力量,被西方彻底拉开了差距,而且再也追不上了,这直接给之后的列强用火炮打开清朝大门埋下了伏笔。

根据《辽海丛书》记载,戴梓在沈阳曾经写下一首诗《浑河晚渡》: 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入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戌楼。

诗里写到“忽闻盛京城里传来低婉的钟声”,可见戴梓一人在沈阳流放时,是如何落寞,心境有多么难平。

如果当初康熙没有流放戴梓,而是让戴梓展开军备工作,在戴梓的指导下,清朝绝对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西方轰开大门,清朝的武器装备也一定是领先西方的。

但无奈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