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PO月均33家!投行迎“大年”,1.71萬億股權承銷哪家強?“三中一華”奪得半壁江山,興業平安浙商華西跑步前進

在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開啓了精彩紛呈的一年,尤其是股權融資市場。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金額爲1.71萬億元,同比提高11%;募集家數1048家,同比提高65%。其中,IPO融資大放異彩,創近十年來募資新高。

投行江湖的廝殺也愈發激烈。“三中一華”穩站股權承銷金額前四位置,4家份額佔據行業近半壁江山。興業證券、平安證券、浙商證券、華西證券在股權承銷家數排名上都進步逾10個段位。而在IPO承銷排行榜上,海通證券的名次從2019年的十五名更是一躍跳至第二。

IPO募資金額創10年新高

Wind數據顯示,2020年新股IPO融資表現強勁,全年396家企業成功上市,比上年增加193家, 平均每月發行33家,平均下來也就是說每天都有一家以上企業登錄A股市場。IPO募資金額高達4700億元,比2019年大幅提升86%,該募資金額創近10年來IPO募集資金新高,僅次於2007及2010年。

尤其是在科創板帶動下,2020第三季度單季IPO募資金額達2165億元,貢獻了全年總額的46%。

從上市板塊來看,2020年IPO融資金額和企業家數最多的均是科創板,共145家,總計募資2226億元,單家平均募資15億元,全市場平均單家募資16億元。較2019年數據,表現最爲活躍的是科創板和創業板,募集金額分別提升170%和196%,募資家數較2019年分別增加75家和55家。

不過,增發融資在股權融資中依然佔據着主導地位,佔比達48%,比重較2019年小幅增加3個百分點;募集金額爲8236億元,較2019年增發金額6888億元略有提升,同比上升20%。

“三中一華”佔據股權承銷份額半壁江山

2020年,中信證券以3203.92億元繼續佔據股權承銷業務排行榜的榜首。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位列第二和第三,承銷金額分別爲2315億元和1530億元。華泰聯合證券排行榜第四,承銷金額1402億元。“三中一華”股權承銷份額佔據近半壁江山,佔總融資金額的49%。排名第五的國泰君安承銷金額也超過了1000億。

從承銷商承銷金額排名變化來看,前十名中,銀河證券和申萬宏源承銷保薦進步最爲明顯,銀河證券2019年排名行業第27名,2020年進步了18位躍居第九。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則進步了13位,躍居第八。海通證券進步4位,從第十名躍居第六。

2020年,隨着券商投行業務激增,對人才的需求也超出往年。各大券商都加緊佈局,擴充人手。銀河證券就在去年下半年發出招聘近60人投行業務團隊的計劃,涵蓋股權融資業務負責人、債券融資業務負責人、承做業務、債券銷售崗,且規模很大,承做業務崗擬招聘55人。大規模的招兵買馬也折射出銀河證券對投行業務的重視和投入。

2015年申銀萬國和宏源證券合併之後,其投行曾一度面臨人事的動盪,投行業務表現平平。2020年也是自合併以來,申萬宏源股權融資規模首次擠入前十。申萬宏源承銷保薦相關負責人回覆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兩年,申萬宏源投行的項目佈局發生了變化,在繼續保持其在中小規模融資領域活躍外,開始拓展進入大項目領域。2020年成功參與或完成了三峽新能源主板IPO、中金公司主板IPO、中控技術科創板IPO、亨通光電50億定增、錦江酒店50億定增、上海萊士百億跨境併購以及深圳資本戰略收購中集集團等大項目。

此外,浙商證券從2019年的第56名躋身至2020年的第20名,進步了36位。華西證券從2019年的第29名升至2020年的第19名,進步了10位。

東方證券投行從2019年第7名退步9位,至2020年第16名。由於中信建投排名提升,中金公司和華泰聯合證券分別被動退步1位。

如果看2020年總承銷家數,中信證券以全年承銷165家穩居第一,中信建投2020年承銷了103家。興業證券、平安證券、浙商證券、華西證券在股權投行承銷家數排名上都進步逾10位。

IPO:有投行承銷金額大增16倍,有投行損失慘重

股權融資業務中,尤其是IPO業務,往往是企業客戶第一次接觸資本市場的重要連接點,在很大程度上也彰顯着投行的業務開拓實力。

2020年IPO承銷金額排名前五的投行是:中信建投(835.57億元)、海通證券(607.79億元)、中金公司(488.98億元)、中信證券(444.94億元)和華泰聯合證券(240.26億元)。其中,海通證券的承銷金額較2019年提高1648%,名次從2019年的十五名一躍到排行第二。

海通證券在2020年半年報中表示,該公司股權融資業務緊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在積極推進科創板項目的同時,也加大了傳統板塊的拓展力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等領域樹牢了公司品牌。科創板領域,海通證券2020年上半年申報科創板IPO項目20家,行業排名第二;報告期末在審科創板 IPO 項目 20 家,行業排名第二。

2020年IPO承銷金額前20名中,國金證券、光大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證券投行和西部證券的排名都進步了10位以上。銀河證券和平安證券則分別進步了23位和26位。

IPO承銷家數方面,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同時位居2020年度IPO承銷家數排行榜第一,承銷家數爲39家。海通證券、興業證券和西部證券的排名進步較爲明顯。

對於股權融資項目排名提升一事,興業證券投資銀行業務總部總裁徐孟靜曾對媒體表示,這是該公司提前佈局、厚積薄發的結果。過去幾年,該公司投行全體員工持續深耕蓄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儲備了一批較爲成熟的項目,在註冊制改革背景下,投行的相關準備順利變現,2020年成了豐收年。同時,在“集團化辦投行”理念的支持下,興業證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以投行業務爲核心的協同體系,完善了客戶服務,提高了業務效率,爲業務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國金證券在2020年半年報中表示,該公司持續鞏固在醫療健康、汽車零部件製造等行業領域的競爭優勢,加大科創板、創業板項目開拓、儲備,推動併購重組、債券業務等協調發展。2020 年上半年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7.4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0.37%。

廣發證券因康美造假案的影響,投行業務在2020年被按下暫停鍵,可謂損失慘重。按上市日計算,2020年廣發證券IPO承銷家數共有8家,行業排名從2019年的第四退步至2020年的第19名。最新情況顯示,嚴格落實整改的廣發證券投行進入驗收階段,暫停接近半年的保薦業務資格有望在2021年的1月恢復,但債券承銷業務按照此前的處罰結果,距恢復還有半年時間。

據悉,廣發證券已經對投行架構進行了調整。新的投行架構將壓縮爲兩個層級,新設的“投行委”將作爲廣發投行業務的核心組織機構,呈現爲扁平化的管理體系。該公司是否可以“重新出發”,慢慢恢復過去在IPO領域的優勢地位,還有待觀察。

9家券商承銷保薦收入在10億以上

承銷項目的比拼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投行的“賺錢能力”。2020年共有9家券商的承銷及保薦收入超過10億,分別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國泰君安、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和國金證券。

其中,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成爲僅有的兩家承銷保薦收入超30億的券商,收入分別爲31.11億元和30.94億元。緊隨其後的是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兩家券商的承銷保薦收入超過20億元,分別爲22.72億元和20.86億元。華泰聯合證券、國泰君安、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和國金證券的承銷保薦收入都在10億至20億之間。排名第十的光大證券2020年的承銷保薦收入已經是7.93億元。幾個梯隊之間的差距已經出現,龍頭“馬太效應”明顯。

展望2021年,中金公司分析師姚澤宇表示,大投行業務乘勢而上、馬太效應突出,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新經濟企業加速上市帶動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佔比持續提升;中概股紅籌股迴歸、再融資鬆綁、傳統行業債務和資產重組亦爲投行帶來增量業務機會。其中,頭部券商憑藉強大的內部協同、穩健的風控能力、專業化和差異化服務能力有望獲得更高的參與度,預計投行業務的集中度將持續提升,頭部券商強者恆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