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步營造畫坊

------------------------------------------------

編著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畢克官先生利用香港這個對外窗口,在香港的文匯報上連載介紹了100位中國漫畫家。用他的話說:“只寫在世並仍從事創作者、只寫對之有所瞭解者”。

鑑於當時的國情,一般人沒有閱讀港澳地區報紙的渠道;即使被介紹的漫畫家本人也無法看到文匯報上的文章。所以這件事在國內漫畫界不僅鮮爲人知,社會上也幾乎無人知曉。

三十年後的今日,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現將這份塵封已久的連載內容用本微信公衆號對外予以發佈,這在國內確屬首次。

如今,這組香港文匯報的原始文獻,已完整地收藏在山東省威海博物館。

-------------------------------------------------

1990.06.09香港《文匯報》週中華的哲理漫畫

人們說週中華的漫畫有特點,特點在於富有哲理性。這不奇怪,他是武漢大學哲學系的畢業生,滿腦子哲學的他,構思漫畫總離不開哲理,這是順理成章的。

週中華的《職責範圍》被評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這幅畫後來隨中國漫畫展去新加坡展出時,也受到當地報紙的注意。作品通過一個具體情節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某種心態。《羨慕》和《無題》在日本《讀賣新聞》漫畫大賽中獲獎。週中華善於用哲人的眼光觀察社會,他漫畫中的幽默感不單純是僅博人一笑的小趣味,而是暗示了某些人情世態,看後能夠受到一些啓示。

這位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的青年作者,現在是《中國青年報》的文字編輯。畫漫畫是他的業餘愛好。他像中國的許多漫畫家一樣,是自學成才。由於成績顯著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表彰。目前,他正在日本留學。視野有所擴大,今後他漫畫創作的天地當會更開闊了(01)

圖011990.06.09香港《文匯報漫畫城週刊142》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週中華的哲理漫畫》

1990.06.29香港《文匯報》身在工廠的朱森林

朱森林1980年開始漫畫創作。十年的藝術道路不算長,但他已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如今不僅是天津市漫畫隊伍的骨幹力量,在全國漫畫界也引人注目。

朱森林工人出身,沒有受過專門的美術基礎訓練,全靠個人努力,逐漸掌握了漫畫藝術的規律。他自己說“對幽默畫、連環畫最感興趣”,從他先後貢獻出了八個連載漫畫專欄,就足以見出他的興趣和勁頭了。八個連載我未曾一一閱讀,只記得有《胖大嫂》《葫蘆頭軼事》《阿滿日記》和《楞三兒》。其中《胖大嫂》倒是常能看到。他用三格形式,表述一個故事。寓幽默和褒貶於生活趣味之間。他的單幅畫作《取彈片》獲得第一屆中國漫畫“金猴獎”。

現在,做天津毛滌廠工會的宣傳幹事,常年與工人生活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環境爲他發掘題材提供了條件。朱森林1955年生於天津,現在正値大好年華。我們期待他今後有更多的貢獻(02)

圖021990.06.29香港《文匯報漫畫城週刊145》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身在工廠的朱森林》

1990.07.20香港《文匯報》曲鳳鳴的奉獻精神

膠東半島盛產魚蝦,但就漫畫藝術說,這裏長期是不毛之地。打從1985年起,不毛之地忽然苗兒出土,不久便一片油綠了。這片荒地的主要開拓者和耕耘者曲鳳鳴,從此引起了社會的注目。

1985年起,《煙臺日報》開闢了漫畫專欄《蜂刺與蜂蜜》。做爲一個市的報紙,設立漫畫專欄,在當時中國大陸屬於罕見。曲鳳鳴做爲專欄的唯一主持人,費盡心血,沙裏淘金,從來稿中發現好苗頭,幫助修改提高。一年工夫,團結本地作者近一百人,骨幹作者十幾人。值得注意的是,專欄還不時發表一些全國著名老畫家的作品。之後,曲鳳鳴又與威海肖桐柏籌組成立了煙臺漫畫硏究會。他是名符其實的跑腿會長。大事小事得他自已動手。短短几年,以煙臺中心的膠東半島已形成了一支相當有力的漫畫創作隊伍。全國性展覽、大獎賽、出版物,都有他們的作品參加或獲獎。膠東地區漫畫從無到有,當然離不開當地各級領導部門和《煙臺日報》的支持,功勞不能全寫在曲鳳鳴身上。但當地漫畫事業的開拓者曲鳳鳴的奉獻精神,有目共暏。

繁忙的編輯工作和社會活動,擠掉了曲鳳鳴幾乎所有的時間,但他還是見縫插針擠出時間搞自己的創作。幾年來常有作品問世,發表在當地和中央級報紙。《土地爺改行》《用其所長》等都受人注意(03)

圖031990.07.20香港《文匯報漫畫城週刊148》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曲鳳鳴的奉獻精神》

1990.08.03香港《文匯報》努力於藝術探索的黎青

正當中國漫畫界熱鬧地討論如何進一步提高漫畫的藝術性的當口,人們注意到有一個名黎靑的青年人“殺”將出來,連連貢獻出很有特色的作品。

對漫畫的理解,一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黎青確是把漫畫當成藝術品看待的。這從他的作品上看得出來。許多畫面上那一筆一筆認眞地描繪,別的先不說,僅花去的時間與精力也是可觀的。沒有對藝術的執着探索精神,是難以做到的。他那具有個人風格的畫作,爲中國漫畫大花園增添了色彩。

黎青不僅在作品的製作上下工夫,在構思上也力求出新。他的有些畫,似乎在追求一種哲理意味。他以憂慮的心情關注着人類的生活。對環境汚染、糧食問題、破壞生態環境等有關地球生命的問題,都積極地發表意見。這方面的佳作如《自傳》《無題》《“林”中之戀》《無聲的轟擊〉等引人注目。他多次獲國際國內漫畫獎,如《無題》獲1989年全國美展佳作獎。

黎靑畫齡不長,人們期望他繼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他現任《濟南日報》美術編輯,併兼任山東和濟南市漫畫組織的工作(04)

圖041990.08.03香港《文匯報漫畫城週刊150》畢克官文章《中國漫畫家介紹努力於藝術探索的黎青》

文章續載

編者按:下期內容發佈的時間,恰逢2021年的新年假期,本微信公衆號暫停一次內容發佈。爲此,小編借這裏,提前祝各位看官:新年快樂!闔家歡樂!身體健康!大家明年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