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笔者:扶苏

作为圣诞老人的交通工具,驯鹿在人们的心目中同样十分神圣。这种拥有巨大的角的动物,一直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圈附近,并且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早期人类驯化驯鹿有很多重要的原因,毕竟它们的优势要远远超过其他北极圈附近的动物,才能够被圣诞老人“相中”,成为著名的“山林之舟”。

驯鹿蹄子构造特殊,能根据季节变化调节厚度

第一,驯鹿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中,它们早已经进化出适应这种独特环境的生理结构,尤其是它们的蹄子。

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驯鹿的蹄子四周分布着大量刚毛,能够在雪地中起到防滑保暖的效果。即便到了夏季,北极圈附近多苔藓,容易打滑,刚毛为驯鹿的蹄子增加了接触面积,减少了摔倒的频率。

此外,驯鹿的脚掌还能够根据季节变化调节厚度,更好地保障了它的灵活性,从而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更多支持。

驯鹿的眼睛能看到紫外线,冬季放大而夏季反射

第二,驯鹿的眼睛在动物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根据生物学家利用先进仪器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得到的线索,驯鹿的眼睛能够看到紫外线的存在,在不同的季节里,驯鹿的眼睛在光线照射下还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由于北极圈内存在极昼和极夜的现象,驯鹿必须对此作出调整,所以它们需要在冬季放大紫外线,在夏季反射紫外线,从而防止自己的视力受到侵害。

驯鹿的毛发拥有多孔结构,能保温和增加浮力

最后,驯鹿的皮毛也十分特殊,很多猎人还曾将其作为重要的战利品炫耀。根据生物学家的观察和研究,驯鹿的毛发拥有多孔结构,这能够大大提高保温效率,如果驯鹿不慎掉入水中,还可以增加浮力。

作为北极地区体型较大的动物之一,驯鹿的抗寒能力也十分强大,它们甚至进化出了两层皮毛,用来对抗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不成问题。

生物学家还发现,驯鹿能够通过脱落的毛发来找回自己的曾经走过的路,这也是它们适应季节变化的重要标志。

驯鹿适应北极的极昼极夜,熬夜不比猫头鹰逊色

除此之外,驯鹿的昼夜切换能力在整个自然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它们熬起夜来也不比猫头鹰逊色,这与北极地区的极昼极夜现象有关。

如果人类在北极地区活动,很快就会因为难以适应极昼极夜的情况而出现睡眠紊乱,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而驯鹿可以没日没夜地活动。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它们还能够随意调节自己的休息时间,这也是它们能够成为北极地区重要交通工具的原因。

驯鹿在北极地区的人们眼里十分神圣,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依托,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驯鹿分布,关于它们的研究仍然在不断进行。

遗憾的是,目前驯鹿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饲养成本高和偷猎严重等问题都严重威胁到了该物种的生存。如果人类不及时对驯鹿进行保护,恐怕它们最终也会像那些已经灭绝的动物一样变成一个遥远的传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