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介质的演进历程

“一部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器物史”,当代著名文物鉴赏人杨林先生,在冬日午后的工作室里,这样娓娓道来。

(著名文物鉴赏人杨林先生)

的确,自从传说仓颉造字伊始,我们的先民们就一直寻觅、探索和实践着文字的媒介物,早期有崖刻、石刻、木刻等方式,多脱胎于绳文纪事,系比较朴素原始形式。

再后来,文字被人们刻在动物骨骸上,这一技法到商代已非常纯熟,也就是举世闻名的“甲骨文”。

随着周代文化文明进一步繁盛,需要文字记录的内容愈加丰富,对于文字记录所使用介质的数量要求激增,于是智慧的先民们开始大量使用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竹简、木简,来刻写文字、记录重要事项。

尽管东汉出现了成熟的纸张制作工艺,但由于初期成本较高,所以竹木简记事方式,差不多一直延续到两晋才彻底终止使用。

(“契约砖”局部)

汉代“契约砖”

古人非常讲求诚信,讲究契约。

(“契约砖”局部)

西汉时期的契约,主要以竹简帛写就,但为长期便于保存,两汉时期除用竹简外,也有部分用汉砖记载契约的方式作为凭证,这类汉砖通常被称作“契约砖”或“汉代契约砖”。

契约砖并非普通建筑意义上的砖,而是为了特定的契约,在汉代由专门匠人进行专业烧制,所谓“一(契)约一砖”,因此这类砖一来存世较少,二来质地非常优良,以至于遗存2000年仍保存完好。

到了唐宋时期,文人雅士就开始将汉砖改制成砖砚、笔舔等,进行收藏和鉴赏。

(著名书法家、古文字研究者张京生先生)

“汉砖特别是画像砖的文字、绘画、工艺以及高贵的出身,一直为学界、艺术界、藏界所珍视,甚至其一纸拓片都成为难求的“宝物”,是当代收藏家、鉴赏家们所青睐的重要器物”,同样亲临现场欣赏契约砖的著名书法家、中国古文字研究者张京生先生如是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