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瑰寶 | 武術

(本圖來自網絡)

武術,也叫中國武術,是中華文明瑰寶之一,與中醫藥、中式建築、書法等均爲古老文明的標誌。

武術的起源,衆說紛紜,可考證的歷史長達4000年以上。

到距今3000年左右的周代時,武術已經趨於成熟,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武術作爲一種能力,成爲當時諸侯、貴族、士所必須修煉的個人技能之一,也爲中原普通的華夏人所熟稔。

那時,著名的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趙邊騎,都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

中國人從來不是單純的以文取勝,也並非蠻武之輩,而一直倡導“文武雙全”。

中國武術的發展,在兩漢末年達到巔峯時刻——漢末三國時期,湧現出無數名將,絕非偶然,正是因爲武術在那時擁有巨大的社會和人羣基礎與基數。

(陳盛甫先生作品之一)

漫長曆史進程中,伴隨着王朝更迭和社會形態的變遷,武術的發展也呈現出不同階段的變化和特徵。

但無論怎樣,在中華文明中,武術始終擁有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功能。

作爲炎黃子孫的一種生存技能,中國傳統武術伴隨着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爲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楚莊王曾曰:止戈爲武(見《左氏春秋》)。

武術,是推崇個人擁有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實力,也具備強身健體的現代功能。

今天,我們修習武術,是力求從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滿安全感,精壯我們的身心,從而具有自勝的實力,這是漢文明歷代沉澱而成的安魂守魄之法寶。

隋唐時期,武術傳入東瀛和琉球。

到明清時期,常年從事海上貿易需要經常應對惡劣氣候和海盜侵襲的琉球人,尤其喜歡習武,並將武術的套路進行整理和適應性調整,形成“唐手”。

日本人則在中國武術和琉球唐手的基礎上,再次進行調整,形成“空手道”。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當歷史的車輪步入新世紀,人們對武術在新時期有了新的認知,武術的形態、形式、形制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時至今日,在當代生活中,一提起武術,人們往往聯想到上世紀一批著名作家撰寫的相關書籍,會聯想起“武林”這個詞,也會自然而然地從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去搜尋自己腦海中的形象,武俠,玄幻,傳奇,志怪,武功蓋世,一統江湖……

這些文學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經久不衰,足以證明中國武術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精英輩出與博大精深,也證明中國武術強大的生命力。

陳盛甫先生小傳

(陳盛甫先生作品之一)

在近現代的武林高手中,有一位大家,不可不提,他就是在上世紀享譽全國武術界的陳盛甫先生。

有幸與陳盛甫先生嫡孫、著名企業家陳小兵同志結爲忘年之交,從而得以對陳盛甫先生弘揚傳承中國武術有了點滴了解。

陳盛甫先生出生於清末的1902年,1996年仙逝,是中國現代著名武術家、武術教育家,國家級武術裁判。

他生於山東武城縣,出身於武術世家,13歲起即跟隨祖父系統練習武術,初期以學練八段錦爲主。

嗣後,陳盛甫先生師從武林大師鞠朝棟先生,主修練基本功數年,期間,涉獵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傳統拳械套路,以及揚眉劍、四門刀與技擊術等。

青年時期,陳盛甫先生專程師從楊明齋先生學練孫臏拳法,技藝日漸精湛。

1926年,他從當時著名的武術高等院校——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畢業,又系統學練了易筋經、五禽戲以及少林門拳械等。

(“鞭杆術”/本圖來自網絡)

1926年大學畢業後,陳盛甫先生開始執教於青島鐵中,培養了大批武術專業運動員。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日戰爭階段,愛國的陳盛甫先生離開三尺講臺,積極投身抗日戰爭,曾任國民政府山東省府視察員,以及山東莒縣縣長等職,帶領廣大民衆,積極堅決開展與敵僞的鬥爭。

1942年,陳盛甫先生被日寇抓捕,後率衆難友脫險,繼續抗日。

抗戰勝利後,他從1948年起先後在濟南女子師範、太原國民師範擔任專職教師,後被選調太原市人民體育場任場長兼中華體育總會山西省分會副主席。

新中國成立後,陳盛甫先生於1950年創辦武術研究會,培養武術人才。

1951年創辦山西大學體育科(系),歷任副教授、科(系)主任、教授,培養出大批體育和武術人才,其中有武術博士、碩士研究生及省、市、縣體委主任。

陳盛甫先生早年曾師從武林高手張含之先生精練鞭杆術,此後在山西工作生活的數十年間,爲鞭杆術在山西的推廣普及作出突出貢獻,被稱爲“鞭杆第一人”。

他不僅長於武術時間,亦有很高理論素養和文字功底,一生著述頗豐,著述、整理、編寫、出版了《鞭杆》、《十六手對打》、《中老年健身操》、《揚眉劍》、《技擊制敵三十二掌》、《五手拳》、《陳盛甫養生功》等書以及《我的健康要訣》、《蕭瑟秋風話當年》等專文,且多次擔任全國武術競賽裁判長和總裁判。

1986年、1989年兩次被評爲“全國優秀裁判員”,曾3次參加全國武術表演賽,均獲一等獎。

陳盛甫先生的成果,也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肯定,他曾出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暨山西省分會副主席,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武學會委員,山西省政協委員、體委委員、武協主席、形意拳協會顧問等。

晚年時期的陳盛甫先生更是“老樹發新枝”——

於1985年被評爲“全國健康老人”,1988年獲中國國際武術節組委會頒發的“武術貢獻獎”,1992年被國家教委評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老體育教師”,同年任中國武協榮譽委員,1993年被太原市評爲“十佳健康老人”,1995年在中國武術協會等組織的“中華武林百傑”系列活動中被評爲“十大武術教授”之一......

一花一菩提,一人一世界。

作爲高壽至94歲的武林宿元,陳盛甫先生不僅武學精絕、武德高尚,還延展至綜合體育各項,建章授徒、著書立說,構建起博大精深的武學與體育世界,值得人們尊重與緬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