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2020年成爲所有中國人終生難忘的一年,也是迫切希望儘快過去的一年。

但年底回顧,會發現,實際上2020年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時代亮點,比如抗疫期間所展現出的舉世無雙的國家治理能力。

還有一股科技新勢力正在中國加速崛起,那就是AI人工智能,2020是關鍵的轉折之年,甚至開始從廟堂走入所有人的生活。

從一則最新消息看: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剛剛面對青少年人羣做了一項“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的問卷調查。

問題頗多,在問受訪青少年未來最想就業的領域時,青年人的前三位回答是這樣的:文化(34.4%)、信息技術(33.4%)、人工智能(31%)。其中隱藏着深刻的鉅變信號!

前兩項可以理解,因爲都是大類,而第三名人工智能則出乎意料,因爲這是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卻受到如此的熱度關注。令人驚訝!

再看一則最新新聞。最近,教育部在寧夏召開了一個現場會議,主題同樣令人驚訝,是這樣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暨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現場推進會》。

實際會議就是強調一個重點:要通過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破解教師編制不足、師資力量不高不均衡等瓶頸問題。

你還以爲人工智能高高在上,實際上國家已經把AI深入推進到鄉村,用來破解教師力量不足的問題。

這只是兩個個例,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在2020年,給中國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科技領域,絕對是AI在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崛起。

國家大政:從3月份開始,中央密集部署以AI爲重點的數字新基建,開啓新一輪經濟週期,24個省市區先後公佈重點項目投資規劃,總投資額達48.6萬億元。

AI抗疫:前線醫生、醫院在主力戰場參與抗疫“戰鬥”,而BATH等科技巨頭、AI公司開闢了一個後方戰場,將AI技術滲透到了診斷輔助、疫情篩查防控、遠程辦公/教育、體溫檢測、工廠生產、無人車/機器人等諸多方面。

疫後經濟復甦:曾經最悲情的武漢,到今天也是AI產業崛起的地標,行業領軍企業已經悉數在漢設產業基地。

Robotaxi:這一世界最前沿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甚至已經在中國最繁華的大都市開跑。2020年10月16日,百度Apollo Go在北京全面開放測試運營,市民的熱情超乎預期,市民排隊打車。

烏鎮: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發佈。 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量方面首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政策引導、環境開闢實戰場地,BATH們迎難而上,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也使得得這些中國AI領軍企業--“百度們”的存在具有了更高價值和意義。未來已來,這次引領潮頭的是中國的AI產業!

2020:“實戰派”中國AI集中發力的一年

AI人工智能一詞,最早在美國達特茅斯大學的一個科學研討會上由麥卡錫提出,並首次成爲一個專業學科。

在AI領域,中國起步雖然比美國晚,但到今天卻成爲後來居上的極少數科技領域之一,爲何?

這是因爲近二十年間,在科技攻堅領域中國崛起了一股新的力量,科技互聯網企業陣營。

建國以來,中國的科研路線一直有一個主旋律,即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通過國家主導進行技術攻堅。從原子彈到銀河計算機到北斗七號都是如此。

但進入2000年之後,中國民間力量開始發力,成爲科研進步的另一支主力軍,比如芯片、新能源、光伏。

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AI技術的發展,中國的科技企業承擔起主業責任和使命,助力了中國後來居上。

這是因爲AI與其他科研不同,它不只是要在實驗室裏研發專利,同時也是社會化工程,需要大量的數據和應用場景,只能靠社會化企業,實驗室裏出不來真實場景!

這從2019年8月1日科技部印發的人工智能國家發展綱領性文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指引》可以看出。文件明確一點,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重點由人工智能行業技術領軍企業牽頭建設。

百度、阿里雲、騰訊、科大訊飛公司、商湯集團成爲第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分別面向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智能視覺等領域,中國在些領域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另一個版本的自主科技發展路線,“百度們”開始肩負起歷史使命

在剛剛結束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百度CTO王海峯做了一場主題演講,從這場演講,可以以點帶面的窺知,一家中國科技企業,在2020年的AI領域做到了什麼程度。“中國企業、中國技術”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得到綻放。爲什麼是2020年,中國AI轉入大崛起時代,頗有代表性。

百度CTO王海峯

從王海峯的演講中披露的內容可知,中國的科技巨頭在AI領域早已不是單項冠軍,而變成全能選手,具有了和世界巨頭扳手腕的能力。

比如百度,它的AI圖景是這樣構成的,它首先有一個“百度大腦”,這是百度AI的核心技術引擎,包括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AI核心技術和AI開放平臺。

它就像人的大腦一樣,對內支持百度所有業務,對外全方位開放,這構成百度AI的原力。

2020年9月15日,百度聯合央視新聞舉辦的“百度世界2020”大會在線上召開,其中最重磅的新聞就是百度大腦6.0公開發布,全新升級爲“AI新型基礎設施”。百度大腦6.0已經具備“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作爲 “AI新型基礎設施”,百度大腦6.0爲智能經濟提供底座支持。

百度大腦之外最重要的另一個設施是百度智能雲。如果說百度大腦是腦,那麼百度智能雲就是臂和手,可以對外輸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服務。

2020年5月18日,在百度夏季雲智峯會上王海峯發佈百度智能雲全新戰略。他表示,全新升級的百度智能雲,融合雲計算、百度大腦、大數據等百度核心技術,正在把人工智能輸送到千行萬業。

再就是百度飛槳(PaddlePaddle),它可以比喻爲百度AI的操作系統,這是中國首個開源開放、技術領先、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

在飛槳之前,中國的數百萬開發者都在使用國外巨頭的深度學習平臺進行AI產品開發,始終存在擔心哪一天被卡脖子的憂慮,但PaddlePaddle出現之後,警報開始解除。

2020年8月15日,百度的“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技術與平臺”榮獲2019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

還有前文提到的百度自動駕駛平臺“Apollo(阿波羅)”。簡單說,百度研究AI自動駕駛技術之後,通過Apollo 輸出給第三方使用,這等於大大降低了無人車的研發門檻,對於車企來說,它只需造車,到時候接入Apollo就可以了。這是全球範圍內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一次系統級開放。

2020年9月10日,百度Apollo宣佈在北京正式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北京用戶可以在百度地圖及Apollo官網上預約體驗Robotaxi。北京此次開放的自動駕駛載人測試區域總長度約700公里,覆蓋亦莊、海淀、順義的生活圈和商業圈等近百個站點,全國開放區域最廣、測試里程最長。

而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接觸最多的還應該是小度,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人工智能助手,它被廣泛接入到手機、音箱、耳機、電視等各種各樣的智能硬件中,進入千家萬戶。

小度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數據顯示,2020年9月,小度助手月語音交互總次數達53億次。

再有百度正在致力於推動培育AI人才生態。搞AI生態不能靠一家單打獨鬥,而需要全行業的爆發,但同時又面臨AI人才荒。百度在AI人才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投入,王海峯透露,截至目前,百度人工智能技術生態已培養超過100萬人工智能人才,未來5年,將聯合社會各界培養500萬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人才,爲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AI人才保障。

以上就是百度正在編織的這張AI大網。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的各個科技巨頭,從阿里到騰訊,都在織網,這些網交織起來,就是中國的AI優勢,專利數優勢和產業優勢、場景優勢。

中國經濟韌性的保障,下一輪增長的新引擎

那麼回到現實經濟層面,AI到底對中國經濟有什麼意義?

最直觀的是從這次疫情中可以看到的:它保障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疫情中表現最亮眼的是“無接觸經濟”,比如電子商務、遠程會議、遠程辦公、在線娛樂、在線醫療等等,它的重要底座就是人工智能。它使中國的經濟在被疫情打斷的時候不至於停止運轉,而是從容轉向雲端。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可能遭遇到的很多障礙和陷阱,要依靠人工智能解決。比如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AI則可以填補很多的缺失崗位。比如高速公路收費,由於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很多路橋收費站都被取消了。

AI的崛起將直接導致傳統產業效率的大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0.3%。在精準農業大數據治理體系下,農業種植結構持續優化,油菜籽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危機向能夠動態吸納不確定性風險中的發展機遇進行轉變,未來中國的經濟內生韌性將更強。

根據高德納(Gartner)諮詢公司的預測,2020年人工智能預計將在全球產生約470億美元的總收入,成爲全球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及社會變革的一大驅動力。未來全球市場的競奪將會成爲人工智能發展的制高點。而在這一次新的爭奪戰中,中國絕不能也不會再陷入被卡住咽喉的困境。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和全世界一樣,中國也毫無疑問的經受了挫折和重創!但就像一場壓力測試一樣,2020年的種種磨難,也使很多原來深藏不露的真金之價值得以顯現,爲今後的發展階段探明方向。

人工智能的崛起只是其一,隨着對2020年更深刻的覆盤與總結,類似的收穫將會越來越多,這同時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2020年就要過去了,雖然歷經磨難,但我仍將懷念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