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億件

又一驚人數字出爐!

上週,一個驚人數字出爐,中國快遞業年業務量首次突破800億件。

中國2020年的第800億件快遞是從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燕兒谷村發出,是羅田縣一名醫生購買的當地土特產,快遞給疫情期間來自長沙市的援鄂醫生,以此表達感激之情。

儘管中國快遞業在下半年有經濟復甦後“報復性增長”的原因,但800億這個數字依舊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爲它比2019年這個正常年份還要多出170億件。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合計630億件。

800億件,意味着中國包裹快遞量超過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總和,對世界快遞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

800億件快遞,送出的不僅是物品,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

這張地圖

每日服務超過全國一半運單

中國逆勢創出800億件新高,背後原因很多。

比如,快遞網點的下沉。像湖北燕兒谷村發出的第800億件快遞,它之所以能從村裏發出,就是受益於國家2020年初啓動的“快遞進村”工程。

在此之前,只有40%左右的快遞包裹能夠真正進入村裏。其餘都需要農民去鄉里自取。而全國要都實現“快遞進村”,還需要三年時間。

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成爲網絡購物的新增長點也是一大原因。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平臺上63%的新用戶來自下沉新興市場......

但今天我們關注的,則是另外一個很重要卻又很“幕後”的原因:地圖“黑科技”在物流行業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快遞配送效率,使中國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送出更多的快遞。

百度地圖作爲“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定義者,早在2016年便在物流行業注入“智能基因”,發佈了物流行業解決方案。此後,智能物流引擎、智能物流引擎2.0的相繼面世,爲物流企業提供了“貨車導航”、“智能區劃管理平臺”等核心場景位置服務。

內參君從12月29日剛剛結束的2020百度地圖生態大會上獲知,經過多年的積累,全國已經有一半的運單是通過百度地圖進行物流地址解析。在AI技術加持下,百度地圖正在向中國物流業輸出組件化、場景化、智能化的物流全域行業解決方案,目前,百度地圖已先後與圓通速遞、雙匯物流、中交興路、閃送等合作伙伴就智能物流解決方案達成合作。

這背後有一個重要信息,即中國的物流業,實際上早已不是我們傳統印象中的那個“汗水物流”,物流產業智能化大變革已悄然展開,使配送效率提升了一個量級。

這些應用在物流行業的“地圖黑科技”到底是什麼樣呢?

以2020百度地圖生態大會上提到的百度地圖鷹眼軌跡爲例,在百度鷹眼的賦能下,圓通速遞實現了全網運輸車輛在途管理,完成運輸費用覈算,並通過車輛準發率、準達率考覈,提升考覈透明度和運輸效率,實現物流各環節的高效交付。

再比如智能調度,通過智能調度ROS3.0系統,依託海量地圖數據和強大算法能力,支持快速、單倉、多倉等多種排單類型,並支持幹線、城配全車型調度和派車,全方位幫助物流公司提高調度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在大城市裏,“閃送”早已成爲快遞的重要選項,而“閃送”背後,則是百度地圖推出的國內首家面向開發者開放摩托車導航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

智能化的威力有多大?假設中國物流業每個包裹在路上的時間節省一分鐘,合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

800億新紀錄背後,物流業從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的鉅變,不容忽視。

一張地圖

如何成爲AI新基建的數字底座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用過紙上的地圖。

幾乎每個中國駕車者都用過手機上的百度地圖導航。

但時間走到2020年,從紙上的地圖,到手機上的地圖,再到雲上的地圖,地圖對真實世界的改造,其深刻程度已經遠超大多數人想象。

2020百度地圖生態大會現場也對外公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生態全景2.0,展示了百度地圖一年來引領行業創新和賦能生態的新進展,百度地圖作爲中國領先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已經演化成爲一個包羅萬象的生態,成爲中國新基建數字底座的一部分。

(百度地圖生態全景2.0)

大會同時詳細呈現了百度地圖一年來與各道生態夥伴共同取得的產業成果。至2020年末,百度地圖累計註冊開發者數量已突破200萬。此外,百度地圖政府合作項目超過170個,相關科研合作成果已輻射億萬用戶的生活出行,助推美好城市的建設進程。經過8年積累,百度地圖全景已覆蓋國內95%以上的城市主幹路網,全景照片超13億張,擁有50萬商家入駐。

據大會公佈的最新數據,在新一代地圖數據生產模式下,百度地圖90%的數據生產環節實現AI化,生產效率較傳統生產工藝提升30倍以上,並已於今年全面投產第六代一體化採集車,更加精準地刻畫真實世界。

(百度地圖AI化道路數據生產成果)

早在今年6月,百度CTO王海峯就提出:“對於百度而言,我們既是AI基礎設施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和推動者。以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等爲代表的AI平臺,已經成爲智能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正在幫助國家社會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如今,百度地圖已實現了從功能到智能,從平面到立體,從出行參考到行程決策,從出行地圖工具到新基建數字底座的進化升級。

這句話並不算誇張,因爲百度地圖早已不再是隻服務用戶的地圖導航產品,而已經變成一個服務行業、服務產業、服務社會與國家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通過輸出各種各樣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於數字新基建。

但一張地圖,進入智能時代,又怎麼能成爲新基建數字底座呢?

作爲“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百度地圖背後有三種堪稱強大的力量在支撐。

一種力量是海量用戶與海量數據;一種力量是基於百度的強大AI能力;一種力量基於其搭建的開放平臺,通過將技術開放給行業和開發者,助推產業智能化升級。

這三種力量使百度地圖擁有了海量AI時空大數據,同時,基於AI時空大數據,百度地圖能夠爲各行業提供人口挖掘、客羣分析、出行研究、位置評估等人、地、物研究,爲國家城市規劃提供重要參考。

前面所講百度地圖作爲AI新基建數字底座,對智慧物流的賦能只是其一,比如在城市管理領域,百度地圖還有"智能空間解決方案";在智能交通領域,與政府一起打造了“智能停車系統”,通過科技手段解決出行痛點。

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上海最大的單體商場,商場內部環境複雜,停車一位難求。爲了緩解商場停車場內部交通壓力,並進行智能化分流,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攜手百度地圖打造了集智能停車與商場導航爲一體的智能商場系統。該系統通過對購物、停車全流程軟硬件及數據中心的信息融通,實現了車位預約、入場自動分配、自動記錄車位、室內導航到店、AR步行導航、反向尋車導航、一鍵繳費等系列智能購物停車功能。輔助商場提升停車數字化管理水平的同時,有效解決了商圈附近的停車難題,推動城市靜態交通效率提升。

總之,百度地圖的智能化“身影”已經在多個領域亮相:整合覆蓋了全國約95%充電樁數據,助力新能源行業發展;通過百度地圖慧眼幫助企業進行戶外廣告投放和零售選址;用AI技術打造智能景區,提升景區管理效率等等。

抗疫期間

扮演重要角色

數字新基建是在疫情期間提出,除了提振經濟之外,很重要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數字技術在抗疫過程中,拿出了出色的成績單。

百度地圖在此次科技抗疫扮演了重要角色,這種角色也反映出其作爲新基建數字底座的一面。

爲了精準防疫,各城市在春節後要預估人口輸入規模,深圳市疾控中心就向百度地圖申請遷徙大數據支持疫情防控,從網絡動力學、傳染病學、地理時空模型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建模,預測估計未來本地輸入潛在病例數以及不同地區對本地的疾病輸入風險指數,從而得到決策依據。

疫情期間,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和全國實時路況平臺自上線以來訪問超30億次。

疫後復工,城市管理者要預估今年的勞動力供應情況,深圳的工廠今年好不好招人,工資不變還是要調高,都可以通過百度地圖大數據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企業可以基於百度地圖各地出行強度指數,決策每日復工進度,政府管理部門則可以動態安排汽油、醫療、道路、水電等各方面基礎經濟資源的配置。

去年11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和百度地圖聯合出了一本書《遷徙的人 變動的城——大數據視角下的中國城鎮化》,就是通過百度地圖大數據記錄的人口流動軌跡,去探求未來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路線圖。

這說明,“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已成爲支撐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的戰略級資源。

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集團首席信息官(CIO)李瑩

就像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集團首席信息官(CIO)李瑩在大會現場所說:“在2020這個不平凡的一年,作爲人工智能技術典型落地場景的百度地圖,實現了從國民出行工具到新基建數字底座的重要躍遷,未來將繼續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開創者的姿態,扛起社會責任的大旗,引領中國人工智能地圖創新發展。”

技術長期主義

終將迎來厚積薄發

大部分互聯網產品是在做“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生意。

但百度地圖是個“另類”,自2005年上線以來,百度地圖的品牌使命就是“科技讓出行更簡單”,伴隨着AI時代的到來,百度地圖升級爲“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到2020年,又要成爲AI新基建數字底座。貫穿其中的其實有一種技術長期主義特徵。

技術長期主義在早期是很艱難的,但隨着技術的積累與提升,終將迎來厚積薄發的一天。

這也應該是整個中國自研技術領域的共同縮影和未來。

只希望等那一天到來的時候,那些真正的有技術在手的企業,也都能不忘初心,牢記責任,記住技術進步的目的到底何在。

只有這樣,那些千辛萬苦所抵達的,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纔有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