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占卜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最近央视曝光其背后玄机后,大量批评去占卜的人“迷信”“愚蠢”的声音出现了。

网络占卜疯狂敛财

最近,央视曝光了记者起底网络占卜一事,发现这个行业在疯狂敛财。

视频中,记者进入某占卜网站,发现这里的服务收费均不菲。比如“预测来年运势”,价格为348元;请“招财黄水晶”,价格为368元。

在一个据说能进行“AI手相面相分析”的微信公众号里,套路消费者花钱更可谓环环相扣,几乎每一步都要花钱:体验“相面”,获取报告需要9.9元;获取“鼻相解析”报告,需要2.9元;获取“事业运程报告”,需要19.8元;获取“情感运程报告”,也要19.8元……

该账号运营了15个月,根据其页面显示的各项功能购买人数来算,仅“事业运程报告”“情感运程报告”“面相报告”三项收入就多达80万元,敛财不可谓不疯狂。

网络上,类似的账号和网页还不在少数。它们悄悄收割了无数内心迷茫,想要求个结果,改个运势的人的钱包。

网络占卜是智商税吗?

新闻曝光后,“网络占卜是智商税”的话题也迅速登上了热搜。不少网友认为,网络占卜就是收割智商税的,属于去占卜的人太蠢,才容易被一步步收割。

特别是近期曝光的一例网络占卜诈骗的新闻,引来了更多网友对迷信占卜的人的批评。

2019年3月至7月初期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女子因长时间患病导致感情、事业均不顺利,迷上了直播卜卦、算命。之后,她被算命的人以能帮其破除灾难、去病保平安等借口骗取了250多万元。

事件曝光后,大部分网友都将矛头指向了被骗人:

“在现代社会的今天,还相信算命先生的话,那真的就是愚蠢的人了。”

“这么傻的人到底有怎么拥有这么多钱的?”

“智商是个好东西,去算命的人却没有。”

网络占卜不该成为法外之地

为何总有人对算命、占卜和所谓的改运乐此不疲?

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算命满足了人们对于掌控感的需求,有些人会错以为通过占卜可以解疑答惑,看清未来,从而规避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算命、占卜至古便有,算是迷信和无知的产物,但因为历史久远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而人与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能给占卜去魅,知道其中的欺骗性。

再加上如今一些网站打着“人脸识别算命”“AI智能算命”的高科技旗号,更容易让判断力不足的上当受骗。

话说回来,即便网络占卜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个中的理论还是没有变的。有些人之所以认为占卜结果非常准,那是因为占卜者擅长用一些含糊不清、大而空虚的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巴纳姆效应”,即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

比如说人“早年有些坎坷,中年较为劳碌”,听起来是说对了。但本来绝大部分人年幼的时候就是容易磕着碰着,生点病,到了中年有老有小谁不累呢?

但是,这些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的,我们也不该在面对此类受害者时大肆嘲笑他们“愚蠢”。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占卜、算命也不该是如此被放任不管的灰色地带。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出手治理这个骗子横行的行业,莫要让高科技成为旧时代迷信产物的帮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