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十個月的事情,教養好孩子則需要家長們長久持續地努力,一個有教養、獨立、上進、樂觀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驕傲。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些父母擅長向孩子妥協,最終成爲孩子的奴隸,有些父母強勢粗暴,最終和孩子漸行漸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到底該怎麼做纔好呢?這裏給大家總結了幾十條經驗,建議父母們都收藏起來反覆閱讀,關鍵時刻能用得上。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不要讓孩子覺得他該理所應當毫不費力地得到任何他想得到的東西,要敢於拒絕孩子,讓他明白求而不得纔是常態。要滿足孩子的歸屬感和地位感,歸屬感來源於生命中重要的人的積極關注,地位感來源於孩子爲家庭做出的貢獻以及他對與自己相關事物的掌控力。家長應該做到專注地陪伴孩子,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讓孩子在衣食住用行上擁有選擇權。不要讓孩子養成一切都需要別人代勞的習慣。身心靈時間:家長每天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做孩子喜歡的事情,如:讀繪本、搭積木、打遊戲、畫畫等。制定規則、堅持規則,當孩子哭鬧時,應制止他無理取鬧,讓他平靜下來理性溝通,讓孩子用道理說服你。不要讓孩子以爲哭鬧是一種武器。當你被說服後,一定要告訴孩子,你是被他的道理說服的,不是被他的哭鬧折服的。問與答:當孩子被拒絕後依然反覆糾纏,父母可以嘗試說“你問過了,我也回答過了”。父母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主意,讓孩子適應這一規則。培養孩子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教他做事的正確做法,一旦孩子學會,鼓勵孩子將這項技能堅持下去。讓孩子做點家務是避免孩子形成 自私心理以及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如果孩子故意拖拖拉拉或者搗亂,就堅定地告訴他,無論他做成什麼樣子,這項任務都是屬於他的。有……才能:享受總是伴隨責任,教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都需要做事,沒有人可以一直懶懶散散下去。這一方法需要藉助孩子喜歡做的事情來激勵他的行動,但這件事情是孩子本身就會去做的事情,而不是額外的獎勵。eg:你只有洗完了襪子,才能去看電視。爲了避免長期的嘮叨催促,家長可爲孩子設定每天的日常任務,只有完成這些任務,才能得到某種他想要的東西。如:刷牙、收拾書包、做作業、換睡衣、鋪牀、洗腳等。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0.在重要的事情上制定規則,約束孩子的行爲,如:回家時間、睡覺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讓孩子自己選擇,如:衣服搭配、繪本等。讓孩子自行選擇後,家長不可對孩子的選擇和做事方式過於吹毛求疵。孩子只能控制自己,不可讓他去控制別人,也不可傷害別人或故意毀壞東西。

11.你的計劃是什麼:詢問孩子他的做事計劃,以此來提醒孩子完成某項任務,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並實現目標。

12.我們應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但並不意味着我們要爲他解決所有麻煩。當孩子遇到困難、恐懼時,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遇到負面情緒,我們可以積極應對。然後詢問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eg:“怎麼做你才能不害怕呢?”

13.不予救援:讓孩子對自行的行爲負責,父母不爲其買單。在正式落實“不與救援”的規則前,一定要確保孩子已經很清楚相應的規則。

14.同舟共濟:花時間教孩子以尊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分歧,傾聽他人的觀點,提出解決方案,避免使用肢體衝突等負面行爲。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當最終無法和解時,由孩子們共同承擔後果(適用於孩子與朋友間出現分歧時)。

15.讓孩子學會堅持自我,告訴孩子明辨是非。

16.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努力也不一定能達成願望”的事實。

17.讓孩子懂得,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傾盡全力和享受樂趣。

18.不要幫助孩子解決所有挫折,以免讓他覺得人生就該一帆風順。放手讓孩子面對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他下次繼續努力。不要代替孩子解決困難,但你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保持一種“失敗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

19.不要過度讚美孩子,用鼓勵代替讚美,太多的讚美會讓孩子只愛聽溢美之詞,形成討好人格。家長要重點關注孩子的積極行爲和美好品質,有效地調動孩子的內在動力。告訴孩子,及時沒有誇獎,他也應該保持良好的品質,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掌握科學的教養方法在育兒之路中至關重要,好的方法會讓家長們事半功倍,省心省事,孩子也能更加積極從容地面對生活,融入社會,所以,該家長們花時間學習的方法,千萬不要偷懶。記得收藏起來慢慢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