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衆號的讀者,有大部分新來的讀者都是年輕人,可能對於NBA歷史一些老球員並不是很熟悉,今天特地來講講老一輩球員的故事,看完文章,喜歡這種講述老一輩球員故事的內容,歡迎文末點個在看!

籃球技巧教學

現在的NBA幾乎全是黑人,但在半個多世紀以前,不是。

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很多體育項目,黑人是不被允許參加的,包括在美國排第一運動的棒球。但總有先行者,打破藩籬,爲"人,生而平等"做最壯美最生動的註解,比如棒球場上的羅賓遜,也比如籃球場上的勞埃德。

那是怎樣的年月呢?

影片『光榮之路』可以給你答案,它就非常真實地反應和再現了在六十年代種族歧視肆虐下的美國黑人籃球運動員處境的艱難和掙扎。彼時,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已發出平等的最強音,但頑固勢力窮兇極惡,一顆子彈殺死了金,滴下的紅血讓每一個黑色人種膽戰心驚,改變原來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

而羅賓遜和勞埃德生活的年代還要早上十幾年,情況之糟糕無以復加。但最終的最終,兩人勇敢且堅強地捱下諸多坎坷,創造了歷史,寫就了傳奇。

後來,傑基羅賓遜作爲美職棒大聯盟MLB的第一位黑人球員的傳奇事蹟,被拍成電影,彪炳史冊,MLB更是曾在週年慶時爲其舉辦盛大典禮,以茲紀念。

而"NBA的傑基羅賓遜"厄爾·勞埃德,NBA第一位亮相NBA賽場的黑人球員,卻沒有這般高規格禮遇。

2010年10月31日是勞埃德首次登上NBA賽場的60週年紀念日,僅田納西科技大學爲其舉辦了儀式,NBA並沒有大動作,時任總裁斯特恩委派特別助理鮑勃蘭尼爾爲代表前往道賀。蘭尼爾是上世紀70年代的黑人明星球員,曾在已手執活塞教鞭的勞埃德麾下效力。

已是耄耋老人的勞埃德著有自傳。

他常常坐在自家後院藤椅上,妻子陪坐一側,田納西溫暖陽光照在弗吉尼亞人的蒼老身軀上,鬚髮皆白,黑色臉龐上皺紋深深,他就這樣呷一口酒,懶洋洋地卻滿懷深情地回憶往事。

1928年,勞埃德出生,次年,經濟大蕭條襲來,美國人民深陷水深火熱,底層尤甚。

勞埃德家居山區貧寒之地,父親是礦工。

兄弟三人,他行幺,受母親影響,一直品學兼優,以及,個頭猛竄,在運動上表現出了卓越的天賦,鶴立雞羣的身高,尤其令他在籃球上表現突出,經高中教練幫助,成功被西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招募。因沒影像資料留下,無法領略他球場風采,據文獻載,速度和防守是他的看家法寶。

大學時期,他的官方身高1.98米(版本不同,有說196公分,有說201公分,體重200磅,主打內線,球風強悍兇猛,搶得一手好籃板,籃下進攻細膩且雞賊,人送外號"月亮修理者",如果非要代入一個現役球員,可選帕斯卡爾。

他還有另外兩個外號,一曰松鼠,一曰大貓。大貓的外號在NBA時期更響亮,此爲後話。

正是藉於速度、防守、籃板及拼勁,二十、二十一歲的光景,他便兩度率隊勇奪CIAA聯賽冠軍,大學最後一年,場均14分8籃板,引來NBA注意。

當時NBA是新興聯盟,但已代表美國籃球的最高水平。在未前往選秀大會現場的情況下,正閒逛於校園的勞埃德從朋友口中得知,自己被NBA選中了——第九輪,華盛頓國會隊。勞埃德喜憂參半。喜,則是可以賺大錢了;憂,則是因爲畏懼種族歧視。

要知道,當時的西弗吉尼亞州立大學全是黑人,所以勞埃德大學時期可以如魚得水,而NBA則是白人的天下,之前並沒有黑人踏足的先例,而且,實際上,勞埃德從未和白人有過任何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所以,未免擔心他一個黑人如何在白人世界裏生存。

"我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籃球本身並不知道它會被傳到哪種膚色的人手裏。我意思是,我並沒有把黑人世界扛在肩膀上,但是我有個信念,我要證明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出色的籃球運動員,"洛伊德回憶到這一刻,依然激動,他說,"如果回顧歷年的NBA選秀,你很少看到有第9輪新秀最終還留在球隊裏的。但是你總能找到一個。我向你保證,總能找到一個。"是的,總能找到一個,雖然現代籃球早已廢除冗長到第九輪的選秀制度,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二輪秀、落選秀,不畏出身與膚色,勇敢地搏一搏。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勞埃德沒有因爲籃球荒廢一點學業,他是以順利獲得體育教育學的學士文憑完美收官大學生涯的,從此奔赴下一站,心無旁騖。

1950年10月31日,萬聖節,國會大廈客場挑戰羅切斯特皇家隊,在羅切斯特小鎮上的球館裏,勞埃德身披國會大廈15號球衣真正踏上了NBA的地板。沒有多少記者去採訪,也沒有太多的球迷觀看,"那只是一場很平常的比賽",勞埃德回憶道。他記得他們隊輸了比賽,他搶下10個籃板。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一天後,第一位在NBA選秀上被選中的,也是凱爾特人歷史上首位的二輪13號秀黑人球員查克庫珀上場;四天後,NBA首位獲得正式合同的非選秀黑人球員、綽號糖水的納特克里夫頓代表紐約出場。

最大的改變是經濟上的,勞埃德收入劇增,最多的一年拿到了1.1萬美元,在當時,數額相當可觀,家境得以改善。"差不多每兩年都能買一批像樣的衣服和一輛汽車,我還幫母親買了一幢房子。"

受NBL及哈林籃球隊影響,黑人球員陸續進入NBA,後來吉姆·塔克也加入國民隊,一道攜手幫助球隊奪得1954-55賽季NBA總冠軍,勞埃德和塔克也成爲NBA歷史上前兩位奪冠的黑人球員。

國民隊之後,活塞是勞埃德的終點,在底特律打了兩個賽季,宣佈退役,職業生涯共9個賽季,560場比賽,場均8.4分,6.4籃板,1.4助攻。退役後,

他的職業生涯稱不上輝煌,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黑人不僅能上場,並有着不算短促的職業生涯,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放眼當下的NBA,不是仍有大批量的球員熬不過三兩年便消失在人海嗎?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在靠實力說話,所以才能站穩腳跟,甚至能得到總冠軍。他完美地證明了自己是合格且優質的籃球運動員。

但種族歧視卻如影隨形貫穿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他也終其一生之力在抗爭。他也經歷過被別吐口水、被語言侮辱、被區別對待、被暴力襲擊。

"人們會叫你的名字,"

勞埃德回憶說,"他們想要讓你丟臉,他們會談論你的家人,他們還會讓你滾回非洲去。他們還會讓你‘把尾巴給他們看’。應有盡有……"勞埃德接着說道:"但我是在維吉尼亞州長大的。"他從小就經歷過了比這嚴重一萬倍的攻擊,早就修煉得處變不驚了。

在自傳裏,他還提到了白人隊友及教練對他的好。同是名人堂成員的比爾-沙曼每天都開車接送勞埃德進行訓練。談到原因,沙曼對勞埃德稱讚有嘉,評價勞埃德"一直是個非常友好的人,""很容易就能喜歡上他並願意和他做朋友的那種人,當時他並沒有車,所以我很高興能夠每天開車接送他。"歸根結底,人格魅力使然。

教練霍瑞斯-麥克金尼也曾身體力行地支持勞埃德,在一家旅館允許洛依德入住,但是卻不許他進入餐廳喫飯時,洛依德叫了外送服務,麥克金尼過來敲門,說:"你不需要一個人獨自喫飯了。"勞埃德感動不已,"我永遠會記得他的姿態。"

退役後,勞埃德成爲聯盟歷史上首位黑人助理教練,也做過球探,之後接過活塞隊的主教練教鞭。除了籃球之外,他還從事過其它行業,比如在汽車城,他做過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一高管。

最令人敬重的是,勞埃德始終利用自己的經驗在幫助黑人後輩在當時險峻的環境裏更好地融入NBA,更合理地對抗不公及保護自己,同爲隊友的吉姆塔克,以及1956年加入國民隊的黑人球員鮑勃·霍普金斯都是受惠者。

霍普金斯說:"他助我順利進入這環境。"塔克於2014年出席西弗吉尼亞州大爲勞埃德的銅像揭幕儀式時也說:他是我們黑人球員的先驅。"包括鼎鼎大名的比爾·拉塞爾與奧斯卡·羅伯特森,也備受勞埃德鼓舞,敢於挺身而出去追求屬於黑人球員的權益。

已故NBA總裁大衛-斯特恩把這位先行者歸爲"寶貴的財富",常邀請請他在休賽期來爲新秀們講述歷史,斯特恩說:"他們都不知道在ESPN之前的那段時光,他們都不知道有段時光球隊去客場時黑人球員和白人球員還要被分別對待。他們不能在一起喫飯,他們不能住在一起。如此多的困難擺在面前,可是勞埃德始終能夠繼續向前。"

1997年,NBA50年大慶,評選50大球星,勞埃德名列其中;2003年,勞埃德入選名人堂。實至名歸。

2015年2月26日,勞埃德去世,享年86歲。

"沒有勞埃德這樣的前輩們做出犧牲,我們這些黑人球員很可能沒有機會擁有現在的一切。"老魚費舍爾不無感傷地說,"至少會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爲這是大部分人的共識。"

#想成爲籃球實戰高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