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蘇北人民期盼已久的鹽通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作爲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沿海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鹽通高鐵大大壓縮了蘇中、蘇北地區與上海的時空距離,對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2020年12月31日),濱海縣舉行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開工儀式。據介紹,本次集中開工項目22個,總投資達115.2億元,爲“十三五”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爲“十四五”夯實了基礎。

“我們圍繞‘一區三基地’定位,主動學習上海、服務上海、融入上海,濱滬雙方在戰略合作、產業互補、結對共建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濱海縣接軌上海辦公室負責人郭愛軍表示,濱海先後有27家鎮區、部門在上海建立了接軌上海工作站並正常運行,列全市前列。

如何在精準對接上海中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濱海縣在全市率先成立接軌上海工作辦公室並設立實質運行接軌工作站,同時與上海市寶山區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從加強產業合作、推進共建園區等方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截至目前,濱海接軌上海工作累計開展各級各類交流互訪活動150餘次。

“濱海強化產業、項目、招商、人才等方面與上海的全方位交流合作,飛地經濟示範區、科創成果轉化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生態旅遊康養基地——‘一區三基地’的建設提升,爲濱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郭愛軍向記者介紹,寶武、金光、國家電投等企業齊聚濱海港;縣沿海工業園重點發展新醫藥、新材料產業,共有上百家企業落戶;縣工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先進機械製造產業,走出了具有濱海特色的接軌之路。

深冬的濱海寒意深重,但接軌上海的熱度卻如烈火熊熊燃燒,每天,滿載着新鮮蔬菜的卡車從蔡橋鎮永琪蔬菜專業合作社準時出發運往上海。“蔬菜當晚到了上海加工廠後,立即就被送到室溫4°C的車間摘洗去雜、進行精加工,第二天一早就銷往上海100多家星級酒店。”董事長孫永琪向記者介紹說,紅琪果蔬全面融接上海產業鏈,在上海建有大型蔬菜加工冷藏配送機構,每年銷售娃娃菜、西蘭花、豆苗等本地蔬菜達萬噸,在濱海農產品與上海高端消費市場間架起了一座金橋,成爲濱海農業全面接軌上海的平臺。郭愛軍告訴記者,“我們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獲批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7個,設立農產品配送中心1個、直銷窗口20個,上海市外農產品供應基地達1.41萬畝”。

日前,濱海縣應邀參加在上海市寶山區舉行的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開展農特產品、非遺產品展銷和文旅推介活動,濱海白首烏、草柳編、山芋幹、小花生等一批地方名優特產亮相活動現場,備受上海市民親睞。

上海是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龍頭,濱海縣主動承接上海優質資源外溢,全面融接上海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價值鏈,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

同時,做好“生態+旅遊”文章,開發建設大套梨花語生態旅遊度假區、八灘民俗酒香小鎮和正紅篆河水鄉小鎮等旅遊項目,打造上海生態旅遊康養基地。按照“兩海兩綠”的發展路徑和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拓展融入長三角的深度和廣度,打造開放式經濟增長極,走出具有特色的接軌發展之路。

高效率才能成就高質量。濱海縣優化營商環境,壓縮審批時限, 組織開展系列行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做到前期工作早、要素保障細、問題協調快、全程服務實,拼出更多“濱海速度”,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42個、20個,“兩重一實”項目完成投資149億元,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6.3%。“我們全力傾心服務,代辦前期手續,確保項目進得來、留得住、快發展。”濱海縣全力爲項目建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爲項目順利實施營造一流環境,科學制定計劃,實行分包制度,形成推進合力。

“1天時間就拿齊了所有證,真沒想到這麼快。”近日,到濱海縣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手續的鹽城金祥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沈耀平,真切感受到了濱海營商環境的優化。當日上午,沈耀平簽署了土地出讓合同,下午用地規劃許可、不動產權證、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4個審批就已完成。“在項目拿地的同時,立項、環評等方案審批手續同步進行,過去需要多個工作日才能辦完的手續,現在一天內就可全部完成。”縣行政審批局建設審批科負責人如是說。

“這樣的服務和效率我們在外地想都不敢想,但是濱海做到了。”和沈耀平一樣,感受到濱海審批“加速度”的人還有很多。呂巷汽車零部件(江蘇)有限公司位於濱海縣工業園甌北路,由上海呂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0億元,總佔地面積380畝,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設計年產汽車後視鏡500萬臺套,現有工人260多人。該公司負責人表示自己的一次經歷,刷新了他對審批服務的認識,也增加了他對濱海的好感:“濱海縣以暖心的政務服務、優質的營商環境,打造營商強磁場,促進投資活力增強、服務效能更優、羣衆滿意度提升,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節約了寶貴時間,給這樣的服務點贊!”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爲全面全力打響營商環境提升戰,濱海縣暢通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實行項目審批一站式服務,最大程度讓審批流程“瘦身”,全面推行並聯審批、容缺預審,推廣企業投資類項目“拿地即開工”等改革舉措,讓項目建設每個環節都按下“快進鍵”,受到了企業界的一致好評。同時,強化全程在線“網上辦”,進一步推進“不見面審批”,先後分5批發布了全縣1244項“不見面審批”行政權力事項清單,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入庫完整率、辦事指南完整度均爲100%。

近年來,濱海堅持工業立縣、聚力綠色轉型,產業支撐更加強勁。成立招商促進服務中心,項目攻堅合力更加凝聚,產業結構呈現新格局,全面破除化工產業“一業獨大”發展格局,關閉退出低端落後化工企業34家,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全面起勢,開票銷售分別增長10.5%、15.3%、27.3%。載體能級實現新提升,省級經開區鑄造中心、污水處理廠等配套項目加快建設,沿海工業園成功入選省14家化工園區之一,出清盤活殭屍企業30家、低效廠房23.44萬平方米、閒置土地570.5畝,未來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