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说擒贼先擒王,指的是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抓捕或者击毙。那么其余的兵马自然不战而败,这种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首脑和首脑相关的事在军事术语中被称之为斩首行动。虽然这种行动的命名是近现代才有的,但在历史上,它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今天便来说说中国古代史上的五大斩首行动,最后一个堪称是最霸气的斩杀。

首先第一个最失败的斩首行动,这次发生在秦晋之间,晋国曾有位晋惠公夷吾。他是晋献公的儿子,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为晋惠公。秦国自然不是免费帮他,夷吾许诺事成甘愿割让国土,结果一上位就反悔。秦国也是天真,晋国发生灾荒,夷吾一求他们又答应了。可到了秦国发生灾荒,夷吾不但不给粮食,还嘲笑秦国。

于是秦国愤怒了,等灾荒一过,立马发兵讨伐晋国。公元前645年(晋惠公六年)双方在韩原交战,交战时,晋国先一步发现了秦国的漏洞。秦穆公被包围,夷吾小人得势,急忙乘坐战车去斩秦穆公的首。

然而车陷在泥淖中,大夫庆郑又因为晋惠公战前没有占卜,一怒之下不给他驾车。于是乎情况完全相反,晋惠公没能斩秦穆公的首,反而被秦军俘虏。这一次斩首行动不可谓不失败,敌方的头颅没拿到,自己还成了阶下囚。

第二次是最成功的斩首行动,其实历史上成功的斩首行动不少,但昆阳之战是令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来看看这一战的人数对比就知道为啥了,王莽的新军人数有43万,而刘秀的绿林军只有一万七左右。结果是刘秀赢了,他在后期挑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王邑、王寻认为这小子没啥了不起,便只带数万人对抗。

没想到都不是刘秀敢死队的对手,很快被击破,其他部队又不敢轻举妄动。刘秀便一鼓作气直接打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斩杀王寻,剩余的四十多万大军迅速瓦解。溃散的逃兵相互拥挤,又碰上了大风和大雨,场面混乱至极。王邑等人只能带着少数长安精骑,才得以逃脱。刘秀得到了王莽军的全部军用物资,搬了一个月都没搬完,这次成功的斩首行动奠定了刘秀后来的上位。

第三次堪称是最霸气的斩首行动,主要人物为傅介子、匈奴使者、楼兰王,傅介子为西汉的大臣、外交家。他这外交家可谓是雷厉风行,令西域各国闻风丧胆,这要从他干的几件事说起。在他之前龟兹、楼兰勾结匈奴,杀害了汉朝的使者,傅介子见此便自请为使。随后出使大宛,到了楼兰责备楼兰王,此时楼兰王还比较识相。

他便带着人继续去龟兹,又责备龟兹王,龟兹王也表示服罪。出使完大宛路过龟兹,听说匈奴使者在这里,便带人斩杀匈奴使者。匈奴人还没反应过来,傅介子若无其事的去了楼兰,楼兰王估计是前几天被匈奴使者敲打过。这里看起来很不愿意亲近傅介子,见没有威慑到楼兰王,傅介子便决定以他来立威。

以赐财物为由请楼兰王喝茶,趁他不备,将其杀害。随后拥戴比较乖巧的太子为王,他这斩首行动不可谓不霸气,威慑力十足。西域各国看楼兰王的下场,便明白从前跟错了大爷,至少后来老实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这三次斩首行动比电视剧还精彩,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斩首行动呢?

参考资料:《史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