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上“鼓包”!1966年宜賓就有這種公交車,你見過嗎?

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

其中公共交通

可以說是城市交通 客流運送的大動脈

在宜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

公交也經歷着有趣的變化歷程……

1966年9月,宜賓市公共汽車公司正式成立【宜賓城區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公交車開始在路上營運,那時只有一條公交路線——“宜賓—柏溪”公交車,即1路車的前身,票價3角2分錢】

那時候的公交車,宜賓的年輕一代見到多半會大感驚奇,因爲它的造型很是“奇葩”。

頭頂一個大氣包,看上去憨憨傻傻,被形象地稱作—— “氣包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石油極度匱乏,想到用天然氣當公交車的燃料,“氣包車”應運而生。

“氣包車”真正的名稱叫做“常壓燃氣車”,是一種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原始天然氣或者瓦斯氣充裝到車輛頂部,代替汽油作爲燃料的汽車。

注:天然氣雖然經濟性高,但汽油機改燒天然氣以後功率會下降30%左右,公交車對動力要求相對貨車較低,所以“氣包車”大多隻用於公交車。

當時全國的“氣包車”99%都集中在四川地區,尤其是川南。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氣包車”續駛里程短,動力不足的缺點越來越突出,四川地區的“氣包車”陸續退出歷史舞臺。

2012年9月,全國最後一輛“氣包車”在宜賓市的珙縣退役,“氣包車”時代徹底結束。

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公交 LNG天然氣公交和混合動力公交等】。

2020年10月30日,位於岷江新區的“中央公園充電站”正式投運,該充電站可同時滿足40個電動汽車同時充電,是目前宜賓已建成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

今年12月底前,翠屏區還將陸續建成投運3個充電站,公交將迎來“電動”時代。

車型變化, 售票方式也發生了改變……

遙想零幾年的時候,宜賓的公交還是由售票員收費。

直到2008年,1路和10路試點運行全市公交改革及“一票制”, 公交安裝語音報站系統提醒乘客下站,用自動投幣機收取乘車費用。

“售票員”集體“下車”,公交收費進入自動化時代。

目前,公交已衍生出了更多的收費方式,可以 刷卡、掃碼、投幣,選擇投幣支付的人已經逐漸變得稀少。

年輕人和中年人一般用掌上公交掃碼,八折優惠,手機一掃就可以乘車,簡單快捷。

初高中學生和老年人則使用公交卡的情況較多。

“滴,學生卡。”

“滴,老年卡。”

公交費學生卡 五折、老年卡 全免,出行方便又實惠。

宜賓公交八折普通卡

不僅支付方式變得多樣,宜賓公交還進化出了一項讓十年前等車人羨慕嫉妒的 “超能力”。

那就是——實時查看公交到站情況。

掌上公交與電子站牌

掌上公交清楚地記錄了公交發車時間和運行路線及過程, 在掌上公交app或者電子站牌,能輕鬆查看。

在寒風或是烈日中等待公交的過程,似乎也變得沒那麼焦急~

除開公交汽車,宜賓還開通了對標地鐵的智軌

宜賓智軌T1線在2019年12月5日舉行全球首發儀式,並全線載客試運行,同年12月31日開始收費試運營。

注:宜賓智軌T1線是全球第一條智軌商業運營線路,全線長17.7公里,從臨港經開區,經長江大橋、南岸城區,到成貴高鐵宜賓西站。

宜賓智軌T1線自運營以來,做到了“準時、快捷、安全、舒適”。

注:據相關公司測試,宜賓智軌T1線全線17.7公里的運營時間約38分鐘,比一般家用汽車快約20分鐘。

雖然當下宜賓智軌僅運行有一條T1線路及其支線,但在未來規劃中,七條遍及宜賓主城區,甚至包含柏溪、南溪等區域的線路。

宜賓的城市公交

裝載乘客駛過悠長歲月

開向更美好的未來

宜賓人

你對宜賓的公共交通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