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項羽兵敗如山倒,退至烏江古渡,有一江東老漢駕一小腳船懇請項羽上船,卻被項羽拒絕了,理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可見項羽是很愛面子的男人,把面子看得比生命重要,這是很難做成大事的。

如果換成劉邦,估計不用等船伕召喚就急着衝上去了吧?

之後,劉邦、韓信大軍追至,項羽從騎皆被殺盡,項羽孤身一人殺入重圍,斬敵將首級而返,項羽真的是太兇悍,敵軍都不敢逼得太近,後來項羽看到了楚國降將呂馬童也在軍中,於是項羽仁心大動,他希望將自己的首級獻給呂馬童,以成全他的功勞,爲着呂馬童曾是自己的朋友。於是,項羽拔劍自刎於烏江古渡。

本來以項羽之勇,在擁有戰馬和方天畫戟的情況下,即便是千軍萬馬,也能殺一個七進七出,但是此時項羽怯戰的情緒已經顯露出來了。

他不想殺了,因爲絕望了,不僅僅是面子問題。項羽雖然好面子,但是與存亡相比,孰輕孰重,他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

那麼項羽到底緣何自刎烏江古渡?很顯然,項羽自刎的態度是很堅定的,不像是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怎麼說呢?

先看從項羽的爲人說起,《史記》上說他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這裏的"才氣過人"足以說明項羽不是一勇之夫,他是很有才華的,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畢竟是名將之後,怎麼可能是一勇之夫?

項羽不但才華過人,而且重情重義,是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英雄人物,不似劉邦這些市井無賴之輩。

項羽對待虞姬如何,衆所周知,而虞姬在劉邦眼裏,就是一個玩物而已,只有項羽這樣重情重義的男人才有可能將虞姬當成了瑰寶。

虞姬以死明志,意在激勵項羽,突出重圍,但是虞姬是否知道,自己的死反而令項羽絕望,感到心無所戀了,那麼活着還有什麼意義?虞姬如果機靈一點,就不應該在項羽面前自殺,而是以這樣的語言對項羽說:項王,我們分道揚鑣吧,如果我還能活着,而你能夠殺出重圍,那麼一個月之後,我們在江東見面。

小編以爲,虞姬如果敢這樣子說服項羽,那麼等於就留了一絲希望給項羽,反而能讓項羽重視自己的安危,竭盡所能突出重圍,即便殺不出重圍,也可以及時坐船離開。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好死不如賴活着,這些基本的道理,以項羽的天縱之才豈能不懂?

正因爲範曾、虞姬等人的先後離去,才讓項羽感到生無可戀,發出"天要亡我"的千古悲嘆,令人扼腕嘆息不已了。

一個人走上絕路,不是因爲失去面子,而是因爲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意義和希望。

這個纔是項羽骨子裏要考慮的,絕不僅僅是面子問題。其自刎的原因,真的是耐人尋味。

那麼您怎麼看?

相關文章